文章

顯示從 8月, 2020 起發佈的文章

市場有效假說的鬱金香 (Tulipa under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圖片
市場有效假說 首先看看什麼是市場有效假說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in short EMH), 霍華. 馬克斯 (2017) 在 <投資最重要的事>書中寫道:市場有效假說的假設是市場參與者大致都透過相同渠道來獲取資訊,而他們都是聰明客觀的,所以市場能快速、有效地將市場資訊充份反應在資產價格上。因此,其核心思想是 市場價格 反應了 市場共識 , 價格是合理 ,亦即是價格代表著實質價值 (intrinsic value)。基於市場永遠是處於無所不知的狀態,所以市場錯估的可能性很低。市場共識只能讓人賺到市場平均回報。故此,費時間去挑選股票是一件徒勞的事。 Investopedia (2019) 在 "Is stock market efficient?" 一篇文章寫道:市場有效假說是假設所有股票都在公平值上交易,而所有市場參與者擁有的投資知識也是一樣。而且,基於所有投資者有著一樣的訊息解讀方式,所以個人表現是不可能優於大市。霍華. 馬克斯 (2017) 在他的書中已說明這點是不成立的,他舉例:雅虎 Yahoo 在 2000 年 1 月時股價是 $237 美元,到了 2001 年 4 月時其股價是 $11 美元,因為一個企業的實質價值不可能在未滿一年的時間內相差21.5倍,這代表市場不可能在那兩個時間點都是對,當中肯定有一個是錯的。 那就推翻了「市場永遠是處於無所不知的狀態,市場價格代表著實質價值 (intrinsic value)」這核心假定。     丹尼爾. 克羅斯比 (2009) 也不同意市場無時無刻都是有效的。他在 <行為投資金律>一書中引述巴菲特的看法:「... 那麼一個用丟飛鏢來選投資組合的人,其獲利跟一個透過努力做證券分析來選投資組合的人一樣。 ... 只觀察到多數時候,市場都處於有效狀態便錯誤地認定市場總是有效的,是理論與現實間的差異。」。丹尼爾 (2009) 認為,人們之所以繼續奉行這錯誤的假說,原因是要教育(實際上是誤導)消費者,股票分析是毫無意義,與其花力氣時間去選股超越大市,不如去購買他們發行的 ETF 或指數投資產品跟隨大市,賺取平均市場回報,云云。 筆者本人也不是個市場有效假說的倡導者,不認為市場定價(現時股價)能充分反映現在或/及以往歷史盈利及價值。因為市場是否有效要視乎該市場的消息透

五件我的首要事項 (The Top Five of My List)

圖片
五件首要要做事項 筆者最近看到一篇短文,覺得挺有意思,很想寫下來提醒自己,也可以在部落格上分享一下。 筆者看的是 Ali Abdaal 的星期天通訊 Sunday Snippet,其中一篇題為「我的首要要做事項」( The Top of My To Do List )。   Ali 轉載 Paul Graham 的部落格,寫道: 首 五件 死前最後悔的事: 1. 我希望我沒有那麼勤奮工作 2. 我希望我有勇氣去過一個自己想過的人生,而不是別人 想我過的人生 3. 我希望我可以讓 自己更快樂 4. 我希望我 有勇氣去表達自己感受 5. 我希望我 可以與我的朋友保持聯絡 所以,他 (Paul) 為了不犯那些錯誤而把教訓轉為 五件 他每天首要要做事項: 不要忘記你的夢想 不要過度 勤奮工作 說出 自 己所想 珍惜友誼 讓 自己 開心快樂  

機率忽視偏誤 (2): 投資上的偏誤

圖片
 在上一篇文章,筆者已敍述 機率忽視偏誤 的基礎, 請看以下連結 :   Probability Neglect 機率忽視偏誤 (1)  現在主要是把理論聚焦於投資行為上。 投資上的偏誤 投資領域上,人的情緒會影響他們的投資行為,而影響股價。因為股票背後的故事題材、點子、概念而激起的想像會 "on-screen",這便令投資人對股價的預期有偏誤,所以,樂觀偏誤是經常發生。例如,股票價格明顯已經過高還不斷有人買進。股票分析師一般都是有樂觀偏誤,預測最捧的股票結果都有很差的表現。   樂觀大概是人的天性吧,尤其是以下情況: 容易產生畫面而易想像 不太清楚的可能性而且模糊 渴望且想要 如事件發生會興奮    相反地,在評估不確定 資訊 時,基於恐懼失去的情緒防衛機制下,人會偏向高估低機率事件。  

機率忽視偏誤 (1) (Probability Neglect)

圖片
筆者曾寫過關於市場情緒的 文章 ,如未看的可看下面: 恐慌心理下的市場心理 什麼因素決定跟人買賣? 現在想探討的是,情緒如何影響人們 的 行為從而造成認知偏誤,其中一個 認知偏誤 (cognitive bias) 是機率忽視偏誤 (probability neglect)。這 個 認知偏誤對我們瞭解人的投資行為是些幫助的。

學歷通脹 (Qualification Inflation)

圖片
學歷通脹 (Qualification Inflation) 先要聲明,在這裏筆者沒有意圖要低看某一階層職業。我們的社會是必須有從事不同階層職業的人,社會才運作正常。所以,我們要感恩,尤其對稍微較低階層勞工的付出,我們絕對需要感激及尊敬。以下的討論是由一個觀察到一個似乎是現象的描述和探討,絕無不敬。 現時,COVID-19在香港的社區爆發中,我們有些人是可以在家工作的。筆者是其中之一。在此段日子,筆者通常會去連鎖餐廳買一些快餐,有的時候會去麥當勞。令我驚訝的是,在那兒我遇到了一位幾年前(應該是5至6年前)畢業的學生在那兒工作。這位學生是一個自信(如果不是過度自信)和樂觀(如果不是天真)的女孩。以往還在學時,每次碰到我,她都試圖“教”我這樣和那樣。(是的,她正試圖教她的老師 * 。)但是這次,她遇見了我,卻把我當成一個陌生人,在我等待快餐的那一刻裡,她都把背面對著我。我想是為了避免那些諸如 「你為什麼在這裡?」之類的尷尬問題。 ( * 老師跟學生也可以是朋友,尤其在外國。但這裏是指該前學生的溝通技巧失誤 的 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