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率忽視偏誤 (1) (Probability Neglect)
筆者曾寫過關於市場情緒的文章,如未看的可看下面:
現在想探討的是,情緒如何影響人們的行為從而造成認知偏誤,其中一個認知偏誤 (cognitive bias) 是機率忽視偏誤 (probability neglect)。這個認知偏誤對我們瞭解人的投資行為是些幫助的。
Probability Neglect (機率忽視偏誤)
Sunstein (2002) 解釋,所謂「機率忽視偏誤」就是指當人們在很強烈的情緒影響下,人會傾向放大後果而忽略其發生的機會率。
- 在負面情緒下,人會傾向放大壞的後果而忽略事件發生的機會率,即使機率很微。結果是誇大壞的後果 (overestimate the bad outcome),這叫「消極偏誤」。
- 相反,在開心情緒下,人會傾向放大機會率低的好後果而忽略機會率大的壞後果。結果是低估壞的後果 (underestimate the bad outcome),這叫「樂觀偏誤」。
這就是機率忽視偏誤在強烈情緒影響下,人作出的選擇、決策都是不會基於其發生的機會率,而是基於人自身想像的最好或最壞情況來作決定(尤其在負面情緒下想像的最壞情況通常會被誇大),所以在強烈情緒下作出的決定都是不理性的。
另一項 Sunstein (2002) 的研究發現是,如果機率是足夠低的話,在沒有情緒介入時,人們大多對低機率的差異都是不敏感。例如:1/100,000;1/1,000,000;1/10,000,000 的機率,人們一般都不會覺得有分別。事實是這三個機率:第一個比第二個大10倍機會;第二個比第三個又大10倍機會;第一個比第三個大100倍機會,人們不覺得有分別是一種機率忽視的認知偏誤。當機率低過某一限度時,人就不能認知它們的分別而將其當為零來看待。
但是當強烈情緒介入後(例如被傳媒廣氾報導後),尤其恐懼和焦慮,縱使「很低機率」的壞後果,人們也只會不理性來把壞後果放大來處理決策。相反情況亦然。即是,當某相關事件是 "on-screen",即使發生機率低,也會改變人的行為,人會作直覺的反應而不理會機率。Sunstein (2002)形容是雙峰反應 (bimodal response)。
實驗證實
其中一個經典的實驗研究人在強烈情緒下對比人在沒有情緒影響下如何看待機率。研究人員把參與者分為兩組,A組是強烈情緒組,B 組是沒有情緒組。- 研究人員告訴A組的成員這是一個會有短暫但不致命電擊實驗,其中一半成員被告之會有1%機會被電擊,其他的成員則被告之會有99%機會被電擊。
- 而研究人員告訴B 組成員這是一個會有機會損失20美元的實驗,其中一半成員被告之會有1%機會會損失20美元,其他的成員則被告之會有99%機會會損失20美元。
研究人員問他們願意付多少錢離開不參與實驗?
結果是:(以下是中位數)
A組的成員:
會有1%機會被電擊的成員說願意付 7 美元離開實驗,而會有99%機會被電擊的願意付 10美元。
會有1%機會被電擊的成員說願意付 7 美元離開實驗,而會有99%機會被電擊的願意付 10美元。
B組的成員:
會有1%機會會損失20美元的願意付 1 美元離開實驗,而會有99%機會損失20美元的願意付 18 美元。
會有1%機會會損失20美元的願意付 1 美元離開實驗,而會有99%機會損失20美元的願意付 18 美元。
很明顯,B組的成員在最壞後果只是損失20美元而沒有強烈情緒影響下,是較能認知機率的差異而付出相應的金錢來迴避。相反,A組的成員在恐懼、焦慮等強烈情緒影響下,他們對機率的差異變得模糊,所以1%機會被電擊的A組成員竟然願意付出 7 美元來迴避,這只是 1.43 倍少於那些比他們高出 99 倍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