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0月, 2020 起發佈的文章

經濟學家論 | 新冠肺炎下談市場有效假說

圖片
新冠肺炎下市場有效還是無效? 以前寫了一篇市場有效假說的文章,可以先看看: 市場有效假說的鬱金香                         Thanks to Lorenzo on Pexels.   在現在新冠肺炎的情況,又看看經濟學家怎分析市場有效假說。 筆者在 Ben Carlson 的部落格上,看到一篇名為: Does Covid-19 Prove the Stock Market Inefficient " (究竟新冠肺炎是否證明股票市場是無效的?)文章中,是兩位經濟學家對市場有效假說持相反看法的辯論,挻有意思的。 Robert Shiller 是耶魯大學著名的行為金融學教授,也是暢銷書作家,著作:Irrational Exuberance, 2000;Narrative Economics: How Stories Go Viral and Drive Major Economic Events, 2019。其抗辯的立場是市場是無效的,也是因為此貢獻,他在2013年獲取諾貝爾經濟學獎。 Burton Malkie 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他出版了暢銷書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1973。其抗辯的立場是市場是有效的。

下任美國總統可否決定市場走向?

圖片
  現時美國總統大選形勢似乎已經佔了世界新聞報章的注意力。原因是,哪位人仕當選將影響未來四年的世界經濟。作為一名投資者,最關心的當然是這次大選如何影響股市。     股票市場受兩大因素影響:  (1) 基本因素 (包括企業前景、盈利情況、企業本身的成長週期,資金流動性(Liquidity)、資金充裕度,及市場整體經濟循環、經濟基本環境等因素),可能短期會與經濟呈反方向走勢,但總不可能長期維持。沒有實質盈利支持的升市是泡沫,跟鬱金香泡沫無異。 (2) 巿場情緒 ,而這個因素可能會被大選結果蒙敝,人們繼續做夢。低利率引致人們投資而令股市持續向上,以為音樂還未停止,自己不是最後一個傻瓜,而繼續妄想再升。當市場氣氛逆轉時,市場會誇大 經濟前景不明朗等因素而一致唱淡。屆時市場又會出現恐慌性拋售,市場崩盤便出現。 很多時候,市場的方向也是由這兩種力量互相抗衡下產生。最終市場是上升還是下跌則要取決於以上哪種力量較大,哪種力量能主導整個市場。一旦市場方向形成,向上或向下的動能會驅使市場持續往那已形成的方向走,直至有新的剌激出現,市場才會轉勢。即使真的沒有新剌激,這「沒有新剌激」本身也已足夠成為壞消息而又令市場逆轉,只要某方向走勢持續太久就有頗高機率令市場轉向。現時的美國總統大選便是一個能作為炒作的熱門話題。  

恐慌及貪婪指數 (Fear and Greed Index)

圖片
  恐慌及貪婪指數 (Fear and Greed Index) 這個一個由 CNN 創造的指數,計算了七個不同指數或數據,來得出的一個能反映市場情緒的指標,適合用來部署投資策略時進行參考。好處是可以避免單一指數或數據的干擾,而是採用七個不同指數或數據,希望可以更加全面反映當刻的市場情緒。 市場情緒 便是 行為投資者 最重視的課題,而這指標可以把市場情緒綜合地量化出來,所以筆者挺喜歡這個指數。     那 七個不同指數 或 數據 包括:VIX: 反映市場情緒:向上 (高值): 恐慌;向下 (低值) :貪婪 市場波動性 (Market Volatility) - 用 VIX 現時指數相對其 50 天移動平均線:向上 (高值): 恐慌;向下 (低值) :貪婪  垃圾債需求 (Junk Bond Demand) - 用垃圾債券的債息相對於投資債券的債息,得出的債息差 (Yield spread between Junk bond and Investment Bond): 向上 (高值): 恐慌;向下 (低值) :貪婪。在貪婪時,多了人買垃圾債券,少了人買較安全的投資債券,當然會使垃圾債券的債價上升,其債息下跌,而投資債券的債價下跌,其債息上升,所以數值向下代表貪婪。 市場動能 (Market Momentum) - 用現時 S&P 500 指數 (SPX) 相對其 125 天的移動平均線:向上 (高值): 貪婪;向下 (低值) :恐慌 安全港需求 (Safe Haven Demand) - 用股票相對於美國國債表現回報:向上 (高值): 貪婪;向下 (低值) :恐慌。多了人買股票,少了人買較安全的國債,當然會使股價上升回報下跌,而國債債價下跌回報上升。 看跌/看升期權數量 (Put/Call Option) - 用看跌期權數量相對於看升期權數量:向上 (高值): 恐慌;向下 (低值) :貪婪 52 週新高的股票數量 與  52 週新低的股票數量 比較 :向上 (高值): 貪婪;向下 (低值):恐慌。 M cClellan Volume Summation Index - 這是 另類市場指標 :向上 (高值): 貪婪;向下 (低值) :恐慌。

現時市場是否估值過高?(Market Valuation)

圖片
市場估值 怎樣知道現時市場平宜定昂貴?那就要靠市場的估值指標。因為我們知道投資回報,除了跟企業的創造價值能力(即盈利能力),股息有關之外,還有跟市場估值變動有關。 投資回報 = 企業的盈利能力 (%) + 股息 (%) + 市場估值變動 (%) Investment Return (%) = Dividend Yield (%)+ Business Growth (%)+ Change of Valuation (%)  ( Gurufocus, Shiller PE – A Better Measurement of Market Valuation, https://www.gurufocus.com/shiller-PE.php ) 市場估值並非空泛之談,事實上, 我們可以透過市場估值來看市場有否被高估,來估計市場風險,從而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這是一般的量化工具,是用現時數據來跟歷史數據作統計學上的比較,然後得到一些結論。不一定準確,也不一定能即時反映,但可以作為參考。 以下我會透過三個市場估值方法 (1) PE, (2) Shiller PE, (3) Buffet Indicator ,來衡量現時美股是否被高估。  

有一派投資叫「動能投資」

圖片
有一派投資理念叫「動能投資」,其信念是: 「在短期內 , 強者會恒強,弱者會恒弱 」,亦即:近期的強勢股會維持強勢向上的動能,而弱勢股會維持弱勢向下的動能 。 動能投資這個策略本身已經是否定了市場有效假說,與市場有效假說的核心理念相䟡足。  

Facebook 的未來: 從用戶經驗說起 (中文譯本)

基於 Translator 在部落格上以英文譯中文功能似乎不有效和不完善,所以下面是筆者用 Google translator 再加點修改,來翻譯 自己英文原文為中文譯本,原文版本請查閱: Facebook: From Experience to Company's Future --------------------- 不久之前, 筆者 在 Facebook(FB)設置了帳戶,讓我可以發布從自己的博客內的部分文章,但這個帳戶存活了僅幾天。突然 之間 ,我的帳戶被 FB 無故禁用。在我的 FB 頁面上工作了幾天後,所有功夫、時間也浪費了。這樣的服務水平令我不再用 FB 了。將來我可能會轉用其他媒體工具,但是絕對不要再使用 FB。 原因是我不想浪費時間在一個不穩定、過度敏感(實際上是超高度敏感)、“脆弱”、不可靠的平台上工作,並且會冒著沒有任何警告下而隨時被禁用的風險。FB 應該至少: (i)給出採取該行動的理由, (ii)為受影響的用戶提供辯解的機會,並且 (iii)預留時間給用戶儲存資料或過渡到其他平台, 儘管他們保留了這樣做的全部權利。對於 B2C 業務而言,這樣以驅趕 “正常” 客戶的方式運作,是致命的錯誤。當然,一方面,他們應該保護自己的平台,使其免受全球許多人出於非法或不道德目的而濫用平台,但另一方面,他們應該衡量一下那個所謂「偵測濫用行為」系統的準確程度,他們很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平台機器人 AI 的運行狀況不是那麼優越,並且經常過於敏感以至於無法正確地 偵 測。 「濫用」的人可能根本不是客戶。 如果他們的 AI 機器人是足夠聰明的話,他們應該可以建立一個交錯的系統,例如「根據檢測到的濫用程度來斷定採取何種的措施」。為此,它可以將檢測到的濫用情況,按不同的級別/類別/區域進行劃分。例如,在最嚴重的情況下,他們應採取即時行動如:立即毫不猶豫地封鎖該 帳戶;但是,對於那些「可疑違規」情況,應當給用戶予以警告及提供理據,給用戶能提出抗辯的機會,給用戶一些時間才真正封鎖;對於那些「可能/或許」的情況,他們應提出警告。他們至今也沒有採用的原因,不是因為管理層無知,便是因為他們的 AI 機器人太愚蠢而做不來。 公平地說,在政治和監管壓力下,FB 必須為此尋求一個平衡,但是用戶的不良體驗是很可能會傳染的。再加上,在 2019 年 7 月,FB 因侵犯隱私而被

Facebook: From Experience to Company's Future

圖片
It wasn't long ago, after setting up the Facebook (FB) account for posting parts of my articles from my own blog, it survived for just a couple of days. Out of the blue, my account get disabled by FB without a reason. It has been a waste of time after working on my FB page for days. For such a level of service, I won't do FB anymore. I probably will turn to other media in future instead, but definitely do FB no more.  The reason is that I don't want to waste my time to work on a platform that is unstable, oversensitive (in fact hypersensitive), "fragile", not robust and will risk myself from being disabled and get blocked in any second without any warning and for no reason. For they, at very least, should: (i) give a reason for their action,  (ii) give an opportunity for the affected user to defend, and  (iii) allow time for this transition,  despite they reserve their full right for it. This is a fatal error for a B2C business to work in the way to drive 'n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