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扣稅年金的CP值及策略

買年金不如買股票?

在不久以前,筆者也曾認為買年金計畫是不划算。因為投資回報低、年期長,後果是浪費了資金的機會成本。 而且是從自己的投入成本內加少許息來分段贖回,早晚會耗盡。感覺上,不值得買。

 一直崇尚 Dividend Growth Investment 的我, 傾向用股息來再投資,此舉在不影響原有的股票倉位(本金)下,用派息來再買平宜又派息的投資物,目的是滾雪球。當雪球夠大,便用股息作為生活費。長派長有,生生不息,而且無損本金。關鍵條件是原有的股票是派高息/有派息,而且公司體質夠好,5年的盈利是穩定地增長,足以支持派息及派息率持續向上。若然不是,必須拔足而逃。

 

 

可惜,隨著近期投資市場的動盪,經濟前景未卜,風險溢價的上升,繼而發生的停/減派息潮,令許多「食息族」(包括筆者)慨嘆「此一時,彼一時」。不是只說派息不再,而是企業體質在經濟不景氣下慢慢變差,盈利下滑,繼續持有的風險增加。全球經濟環境正在改變,重新檢視自己的投資策略也沒有不妥。筆者開始翻天覆地式檢視自己的投資策略,現時是有些改動的。

以現時的市場環境,小市民(不包括投機者)應該要有部分資金放在「未來性的固定收益資產」上,尤其是中年人士。為退休後的生活安排除了股(資本增值及股息)以外的穩定現金流是有必要的。筆者說明,本人並非從事保險或相關行業的,沒東西可sell,此文章只是分享個人看法而已。


 
看此標題可知,筆者是支持要有年金作為退休後的部分收入來源,原因是:(i) 在香港,買政府認可的年金是可以扣稅,即是你所繳交的保費可有17% 年回報 (省下的稅款除以年保費就是你買這份年金得到的回報); (ii) 其固定派的年金而製造出來的穩定性、可預測性,從而減少資金暴露在投資市場風險 (即Beta = 0) (可能有的風險是保險公司本身的壽命,而投保者自身的事宜皆屬個人安排)。所以,本質上,年金是屬於無風險投資 (有人認為是保險產品)。當然回報不夠高 (記憶中IRR大概是~ 2.X%),損失機會成本也是其問題。不過此額外的回報率加上年金自身的回報及其穩定性,而且在這「放水」的低息時期令年金的CP 值大大提升。重點是從無風險投資內產出的穩定現金流就是它的性能。

這些「高穩定性、可預測性」的特性是有價的,特別是在動盪的時候。可能讀者會認為做定存或買美國國債也可以是無風險投資。傳統上,是的,但是息率可以10年、20年都保證不變的嗎?美國國債一定是無風險的嗎?今天,美國10年國債的yield 是 0.640% (Figure 1), 國十年期國債的yield 是 2.915% (Figure 2)。那麼國國債是一個代替品嗎?可能是,如撇開那17%的額外年回報率和穩定性,只看目前的yield及假設它永恒不變。大家要問為何要撇除某一方的優勢才去比較?定存的情況也一樣。



可扣稅年金的CP值及策略

Figure 1. 美國十年期國債 債券收益率.
(Data extracted from: Investing.com, available from: https://hk.investing.com/rates-bonds/u.s.-10-year-bond-yield)





可扣稅年金的CP值及策略

Figure 2. 國十年期國債 債券收益率.
(Data extracted from: Investing.com, available from: https://hk.investing.com/rates-bonds/china-10-year-bond-yield)





坊間也有人建議用高息債券來自行安排穩定現金流 (於連續6個月,分別每月買一份高息債券,總共6份,因債券每半年派息一次,那麼每月也能收息,變相自製年金)。但要注意的是,債券是有default risk (違約風險)的,尤其在此大風大浪之時而且失去了以上優點。讀者請自行評估風險、利弊。

筆者不是說要「all-in」年金或不可買債券,只是說基於以上的原因,現在是時候可以考慮一部分資金買年金計畫,看它是投資或保險皆可。我強調的主軸是「分散風險」不是說它比一切投資物都好!
要注意,如你買的年金產品供款超過每年6萬的政府上限,年回報會少於17%。前題是總回報必定高於通脹率(2.X%)後再加一點溢價。無論如何,這總比美國國債要好。好了,讓我跟大家分享買年金的策略。


衡量年金計劃及安排策略
以下策略是針對中年人士,及巳有一項(或多於一項)能保障退休後穩定現金流的投資物。如閣下完全沒有年金plan,那就應先去滿足第一層目的,策略是有所不同的。如讀者很年青,可選擇派至終身的年金計劃。


買年金目的:
  • 第一層: 保障退休後的穩定現金流。這是最基本的目的。
  • 第二層: 建立自己財政上的防火牆,萬一突然失去工作 (尤其是中年人,失業後未必能重投市場) 也最少有年金來維持部分生活支出。

要求:


評估:
不要只比較IRR,也要用它計劃聲稱的「保證」年金派發計算的總和來作比較。好處是,這能撇除保險公司的一般假設,總和能反映真實回報。不要看非保證金額,其意義是幫助保險公司銷售,無助於消費者評估。保險公司有合法的絕對權決定是否派發非保證部分的金額,以及派多派少也有絕對權利,因為這是「非保證」的啊。

筆者看過某公司的終身年金,回報不及固定年期的計劃高,所以暫不考慮。計算終身年金的總和,筆者是用20年期,從60歲提取保證年金來比較。基礎是筆者巳屆中年,終身年金的回報當然不及固定年期。如讀者很年青,供款完畢後的延期夠長,相信結果會不一樣。


策略:
因筆者自身巳滿足了第一層目的,現在的策略主要是針對第二層目的,所以策略上只做兩個短線操作:
  1. 買一份供5年的年金plan,於第6年可取年金至第15年,年金派發期10年。這樣就令購買者在第6年築起第一度防火牆。這是滿足第二層目的。
  2. 然後於第6年再評估自己的工作穩定性,再決定是否再買多一份相同的年金plan,(供5年,於第6年可取年金至第15年,年金派發期10年)。這樣就令購買者在第10年築起第二度防火牆,從而達到加厚防火牆的目的。
這也是為了預備一些 "in-case" scenarios帶來的風險:
  • Scenario 1: 5年後被裁 (當然希望可以至小在供款的5年內也有工作),可選擇於第6年取年金,這年金可以幫一點生活費吧。
  • Scenario 2: 5年後、10年後如繼續有工作收入,那就兩份都不取年金,讓它 "roll over" 滾存至60歲,一次過贖回整筆資金再買香港年金公司的公共年金 (以下有香港年金計算機的網址: https://www.hkmca.hk/hkmcaphp/php/calculator_web_tc.php),
    • 好處是:(a)終身,(b)金額保證,(c)其回報(用保證金額計算)跟一開始買終身年金差不多甚或更好 (結果要視乎性別及購買時年齡)。如果不整筆贖回再買另一份香港年金,此兩份年金只能支撐首數至10年的退休生活。
  • Scenario 3: 如到第10年「被退休」,策略上只是把兩份年金安排成提取年金便可。但如果相距60歲不遠(e.g. 數月至一年),還是用其他方法支持生活費到60歲來換取終身穩定收入(香港年金的公共年金) 好了。
[當然我是天真地假設供款期間,依然有工作收入。]
 
此策略比較靈活,可以滿足第二層目的之餘又能支持第一層目的,也能為規避 "in-case" scenarios 的風險及作後著安排。而到60歲購買香港年金公司的公共年金的部分,可用部分儲蓄來製造現金流。強調是「部分」非全部資金。退休沒收入時,要有一定程度現金儲蓄作為應急儲備及增加安全感。請不要,而且千萬不要用全部資金作任何單一重倉投資。風險之高難以承受而且(有時)是不可逆轉的耶。


總結
看罷整篇文章,徘徊著一個慨念 :「分散風險」。就是說,不一定要用年金計劃作為 instrument (工具),只是既然可以有額外的17%年回報,不如多加利用來滿足自身個別要求或目的。雖說什麼大規模放水無限QE令貨幣貶值,通脹升溫,資金氾濫,股市再創新高,云云。筆者認為現時投資市場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要做好兩手準備分散風險。要留意,風險在於「未知」(uncertainties) 。本人無法預測自己可以活到幾多歲及何時「被退休」,這都屬於風險。我們做任何決定都應以 risk「風險」來做考慮基礎,風險是不可能完全規避的,小市民只能做的是將風險分散,盡可能讓一些「萬一」事件發生時造成的損失/震蕩減少。

僅靠這些年金來支持退休或「被退休」後的生活筆者認為是不足夠的,所以要配合其他工具才可以 sustain (維持)。以上討論的策略只適合在個別條件下適用於年金計劃,不是 "one size fits all" template (範本)。讀者應自行計算及設計適合自己的策略,重要的是分散風險後再把利潤最大化,大家一起努力吧!



References:
Investing.com,10年債券孳息率圖表, https://hk.investing.com/rates-bonds/



Howard Mark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Uncommon Sense for the Thoughtful Investor,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2013.


----------------------------

免責聲明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一切言論純屬個人意見及經驗分享,本人或任何人等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任何投資買賣的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本人無法保證在本網誌所提供的資料有關內容的真確性和完整性,包括但不限於任何錯誤、誤差、遺漏、或侵權性質、誹謗性質或虛假性質的信息或任何其他可導致冒犯或在其他方面引致發生任何追索或投訴的資料或遺漏,而導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本人概不承擔任何有關法律責任。


版權聲明
本網誌的所有資料、圖像與相片、文本屬本人所有專屬財產,均受知識產權法例及權利(包括但不限於保護版權的法例)所保障。根據此法例及權利,任何未經授權使用的資料均屬侵權行為。在未經本人明確同意授權下,本網誌資料、圖像與相片、文本之全部或部份均不可被使用、複印、改編、修改、發表、儲存或以其他方式複製分發、發佈或向公眾提供、銷售、傳送該等版權作品作任何用途。

(c) 2020 高山雪. All rights reserved.

留言

熱門文章

有一派投資叫「動能投資」

展望理論 Prospect Theory (1): 價值函數 (Value Function)

風險決策的兩個理論: 期望值 & 期望效用

展望理論 Prospect Theory (2): 機率加權函數 (Probability Weighting Function)

電影筆記 | First Do No Harm - (1) 故事描述

期望投資回報: 計算方法

成熟也有指標 (Emotional Maturity)

恐慌心理下的市場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