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理論 Prospect Theory (2): 機率加權函數 (Probability Weighting Function)
Photo by JJ Jordon on Pixels.
展望理論中的基礎模型:
展望理論數值 (PT value) =
在模型中的兩大函數是來自展望理論中的兩大核心理論:一、是價值函數 v(x);二、是機率加權函數 w(P)。
在上一篇文章,筆者巳解釋了價值函數,讀者可看: 展望理論 (1): 價值函數。現在主要集中篇幅在機率加權函數上。
機率加權函數
在實際生活中,人們不會將機率視為數值,只會看 P = 1 時是必然發生,而 P = 0 時是必然不會發生;但在 0 < P < 1 時,人們便常用捷思直覺 (heuristic) 來判斷機率或發生的頻率,也就是說,即使機率只有1/10,但人們內心感受到的機率是多於 1/10 或少於 1/10 ,這就是機率加權,而最終形成偏誤 (bias)。
筆者在上一篇文章已說過,在展望理論用的機率,就是這個加權後的機率,跟期望效用理論中的機率不同。
機率加權函數 (probability weighting function, w(P)) 是展望理論中的第二核心模型。所謂「加權」是指人們要把客觀的真實機率增加或減少多少才會接受。機率加權函數是把人們加權後的機率量化出來,是主觀性強的機率。
客觀的真實機率: P + (1 - P) = 1
但是,主觀加權後的機率: w(P) + w(1 - P) < 1
機率加權函數:原始數學模型
在原始模型,𝜹 = 0.65:
那麼,每個客觀真實機率 P,可以計算出其相應的主觀機率加權函數 w(P)。假設,w(0) = 0; w(1) = 1,然後將機率加權函數 w(P) vs 客觀真實機率 P,那麼便可以得出下圖 Figure 2。
實線 (solid line): 𝜹 = 1,是指沒有加權的機率,是真實的線性關係。
虛線 (dashed line): 𝜹 = 0.65,是指機率加權函數與客觀真實機率的非線性關係 ,呈現一個倒轉 S 形態 (inverse S-shape) 非線性加權關係 (non-linear weighting)。
從虛線分佈,可以觀察到:
- 在 35% 機率時 (P = 0.35),就是機率加權函數與客觀真實機率的交接點 (intersection point),亦即只有在這機率時,人們沒有加權:P = 0.35 = w(0.35)。
- 機率由 0 開始增加至 0.35,虛線是往上凸,即是:當低機率時,人們普遍是高估了發生機率。
- 機率從 1 開始減少至 0.35,虛線是往下凹,即是:而在高機率時,人們往往卻低估了發生機率。
- 在 35% 機率的左右兩邊,曲線弧度 (curvature) 減少和放平緩,在接近 P = 0 和 P = 1 的兩端,曲線斜度增加。這表示人們在交接點附近和中度的機率的敏感度較低, 在高或低的機率的敏感度較高。正如,由 0 變 0.1 或 0.9 變 1.0,對我們的心理影響比起由 0.3 變 0.4 或 0.5 變 0.6 為高。也就是說,人們往往對極高或極低的機率進行「過度加權」 (over-weighs the tails of distributions)。
- 而這個「過度加權」的程度是因人而異,這是由 𝜹 的數值來模型。 𝜹 的數值愈低,過分加權的程度愈嚴重。且看另一條虛點線 (dashed dotted line)。
虛點線 (dashed dotted line): 𝜹 = 0.4,在接近 P = 0 和 P = 1 的兩端,曲線斜度比虛線 (𝜹 = 0.65) 厲害。過度加權的嚴重程度,可以在 P 由 0.99 去 1.0 和由 0 去 0.01 的曲線看出。另外,在這虛點線上的交接點有向下移的情況。而且中等機率的放平程度比虛線 (𝜹 = 0.65) 更平,即是在中等的機率的變化更不敏感,例如看 P = 0.3,0.4 或 0.5 的機率是差不多。
- 在心理強烈時(例如事件剛發生、事件影響巨大且久遠),機率加權會較嚴重,即:距離沒有加權的直斜線也較多,如:𝜹 = 0.4。
- 在心理影響較弱時,機率加權也較輕微,距離沒有加權的直斜線也較少,如:𝜹 = 0.65。
這跟筆者之前的文章 <機率忽視偏誤(1) (Probability Neglect)>中的情緒加權同出一源。
機率加權函數:獲利和損失時的不同模型
機率加權函數的模型是分別在獲利和損失時計算,因為人會在不同情緒、情景(獲利和損失的情景)下調整機率加權,所以模型中的係數(𝜹 和 𝛄)也需要調整。也所以在不同情景下得出的機率加權函數會不一樣的。
Given: 𝜹 ∈ (0,1); w⁺(0) = w⁻(0) = 0; 及 w⁺(1) = w⁻(1) = 1
在獲利時,機率加權函數模型:
在損失時,機率加權函數模型:
而 𝜹 和 𝛄 的數值就決定了加權的程度,數值愈低,過分加權的程度愈嚴重。即是在獲利和損失的情景下,加權的程度是不一樣的。Barberis et al (2016) 引用 Daniel Kahneman 和 Amos Tversky 的估算係數的中位數為:𝜹 = 0.69 和 𝛄 =0.61。- 在低機率時,一般是高估低機率;
- 在極低機率時,更是過度加權。
- 所以,在極低機率時, w⁺(P) > P; 及 w⁻(P) > P。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已經看過,在高機率情景下:
- 在損失時,人會較偏好風險 (Risk seeking);
- 在獲利時,人會較規避風險 (Risk aversion)。
請看以下例子 (10) 和例子 (11)的極端高機率和極端低機率比較:
例子 (10):
A: 0.1% 可以獲得 $5,000 ;
B: 99.9% 可以獲得 $5
例子 (11):
C: 0.1% 可以損失 $5,000 ;
D: 99.9% 可以損失 $5
在例子 (10),多數人會選 A;在例子 (11),多數人會選 D。如果用期望效用理論 (Expected Utility Theory) 來解釋,這就是:
- 在獲利時,例子 (10):0.001 ∙ U(5000) + 0.999 ∙ U(0) > (0.999)∙ U(5) + 0.001 ∙ U(0)
- 在損失時,例子 (11):0.001 ∙ U(-5000) + 0.999 ∙ U(-0) < (0.999)∙ U(-5) + 0.001 ∙ U(-0)
這說明,縱使在同樣的效用值 (5) 或 (-5) 來說,人們對風險的態度除了會隨著獲得或失情景改變而改變,也會隨著機率的不同而變動。
在低機率情景下:
- 在獲利時,人會較偏好風險 (Risk seeking):選擇 A,0.1% 獲得 $5,000
- 在損失時,人會較規避風險 (Risk aversion):不選擇 C,0.1% 損失 $5,000
在高機率情景下:
- 在獲利時,人會較規避風險 (Risk aversion):不選擇 B,99.9% 獲得 $5
- 在損失時,人會較偏好風險 (Risk seeking):選擇 D,99.9% 損失 $5
解釋:
在獲利時:
- 在獲利時,如機率低,人會希望避免失去可能得到的潛在得益 (害怕失去的loss aversion)而選擇一些風險較高(即:成功機率較低)的選項,即是:風險偏好 (Risk seeking)。所以選擇 A:0.1% 獲得 $5,000。
- 但如果機率高到接近穩賺 (P ⇾ 1.0) 的時候,也是因為害怕失去的 loss aversion,人會規避風險 (Risk aversion),而不選擇一些風險較低(即:成功機率較高)但利益也較低的選項,因為害怕失去巨款帶來的痛苦感覺比獲利小額款項的快樂感覺高出 2 至 2.5 倍。 所以不選擇 B:99.9% 獲得 $5。
相反情況,在損失時:
- 如機率低,人會因為要避免承受潛在損失的痛苦 (loss aversion)而不選擇一些風險較低(即:損失機率較低)但損失較高的選項,即是:風險規避 (Risk aversion)。所以不選擇 C:0.1% 損失 $5,000。
- 但如果機率高到接近穩賠 (P ⇾ 1.0) 的時候,也是因為害怕失去的 loss aversion,人會變得風險偏好 (Risk seeking),而選擇一些風險較高(即:損失機率較高)的選項,例如在賭場中 "all in"。所以選擇 D:99.9% 損失 $5。
展望理論:有效捕捉風險決策行為
在獲利時,機率加權函數模型:𝛄 =0.61
選項 A : 0.1% 可以獲得 $5,000 ⇒ 意味著:否則,99.9% 獲得 $0
選項 B : 99.9% 可以獲得 $5 ⇒ 意味著:否則,0.1% 獲得 $0
展望理論數值 (PT value) 的比較,A 的 PT value 比 B 的為大 (25.99 > 4.023),所以多數人會選擇 A。
在損失時,機率加權函數模型:𝜹 = 0.69
選項 C : 0.1% 可以損失 $5,000 ⇒ 意味著:否則,99.9% 損失 $0
選項 D : 99.9% 可以損失 $5 ⇒ 意味著:否則,0.1% 損失 $0
在損失下,展望理論數值 (PT value) 的比較,C 的 PT value 比 D 的為少 (-34.07 < -9.164),所以多數人當然會選擇 D。
從以上的計算中,可以看到:
1. 不論是在獲利或損失時,機率加權函數也高估了 P= 0.001;低估了 P= 0.999;- 在極低機率時, w⁺(P) > P; 及 w⁻(P) > P:高估低機率 ⇒ 樂觀偏誤。
- 在極高機率時, w⁺(P) < P; 及 w⁻(P) < P:低估高機率 ⇒ 消極偏誤。
相關文章:
展望理論 Prospect Theory (1): 價值函數 (Value Function)
展望理論 Prospect Theory (3): 確定效應 (Certainty Effect)
展望理論 Prospect Theory (4): 參考點的影響 (Reference Point Influence)
展望理論 Prospect Theory (5): 如何應用在股市
展望理論 Prospect Theory (6): 股市應用 --- 違反人性的風險決策
References
Nicholas Barberis, Abhiroop Mukherjee, Baolian Wang, Prospect Theory and Stock Returns: An Empirical Test,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6, 29, (1), 3068-3107)
Nicholas C. Barberis, Thirty Years of Prospect Theory in Economics: A Review and Assessment,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3, 27, (1), 173–196
Nicholas Barberis and Ming Huang, Stocks as Lotteries: The Implications of Probability Weighting for Security Pric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8, 98, (5), 2066–2100.
友野典男,有限理性: 行為經濟學入門首選,大牌出版。
=======================
免責聲明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一切言論純屬個人意見及經驗分享。本人無法保證在本網誌所提供的資料有關內容的真確性和完整性,包括但不限於任何錯誤、誤差、遺漏、或侵權性質、誹謗性質或虛假性質的信息或任何其他可導致冒犯或在其他方面引致發生任何追索或投訴的資料或遺漏,而導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本人概不承擔任何有關法律責任。
版權聲明
本網誌的所有資料、圖像與相片、文本屬本人所有專屬財產,均受知識產權法例及權利(包括但不限於保護版權的法例)所保障。根據此法例及權利,任何未經授權使用的資料均屬侵權行為。在未經本人明確同意授權下,本網誌資料、圖像與相片、文本之全部或部份均不可被使用、複印、改編、修改、發表、儲存或以其他方式複製分發、發佈或向公眾提供、銷售、傳送該等版權作品作任何用途。
(c) 2021 高山雪 Snow Hill. All rights reserved.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