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念及策略 (Investment Philosophy & Strategy)

簡要概括

  • 投資目的 (Goal) 退休,
    • 將資本最大化,及在最短時間合理地倍大回報。所謂「合理」,是指等同或優於大市表現。
  • 預計投資時期 (Time Horizon) 10-20

  

 

 Photo "Strategy" by Got Credit (www.gotcredit.com)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2.0.

 

 

 投資理念

  •  不爭朝夕,不求一時跑贏大市。
  • 不希望花大量時間精力在股市上,但認為要有合理回報。
  • 追求長遠有平穩增長的投資組合,是長久持續獲利,累積複式利潤,然後令投資所得足以供給生活的現金流。
  • 風險作為投資的首要考慮
    • 目標:要在最低風險下,賺取最高回報。
    • 亦即是,盡可能降低風險,提高回報。
    • 可以稍稍提高風險,來搏取較高回報,但一定要嚴控倉位。
  • 不與其他人比較,只專注自己,向著自己的長遠目標前進。如果自己的投資組合能每年按著自己長遠目標滾動,我就認為自己已經成功達標,不論其他人的回報怎樣。
  • 有合理期望:不期望過高,明白市場是有週期,股市會有上下調整的時間。要好好利用市場向下修的時間,買入有持續競爭優勢、持續盈利、財務穩健的企業
 

 投資策略

  • 保留緊急資金 (Emergency Fund) :足以維持 6 12 個月的生活支出。可用來做緊急備用現金,或在大跌市時用來買入大折讓優質股的資金。
  • 持續工作:保留穩定現金流,用定額來投資。
  • 自動化投資:定時定額地持續投資,避免自己的認知和行為偏誤。
  • 用每年的股息再投資,追求複式回報。
  • 把視野拉長,用長期的時間維度來思考自己的投資決定
    • 接受有時年回報會低於或高於期望投資回報,只要長期達標已可以接受。 
    • 時間愈長,市值大的優質股的股價最終愈能夠反映基本因素。 市值少的動能股,其股價可以在時間內急速變化,這多是由於市場情緒所致。可以說是偶然事件 (random case),也可以說是被誤導、操弄、偏誤等。前者較實在,後者要靠運氣捕捉市場情緒。
    • 可是,因為時間長,發生機率低而影響深遠的事件也有機會在其間發生,所以要以風險作思考主軸,而非獲利。
  • 不會用價值投資」、「增長型投資」、「趨勢投資」、「ETFs 投資」、「行為投資」、「逆向投資」、「投資或投機」等界線框架來界定或限制自己的思維、投資策略和行為。
    •  筆者傾向用 multi-strategy approach 來達成自己的投資目標。可能是同一時間用多於一個策略操作,又或是在不同時間,用不同策略。簡而言之,要靈活多變地避免損失之餘,又能達成投資目標。 

      •  筆者較為喜歡混合行為投資、逆向投資、和價值投資等策略的共通點好處,但也警惕各類策略的盲點及弊端
        • 簡單如:
          • 在牛市時,用行為投資加入趨勢動能投資策略熊市時,用價值投資加入逆向投資策略。優點是可以在不同市況取得一點好處;弊端是要花時間精力。
          • 運用經濟週期,或投資人的情緒週期,配合宏觀經濟的分析來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但這樣做很花時間,所以我只能三個月才做一次。有時候會令自己錯失最佳買賣機會。

  • 不買債券:因為經調整通脹後,債券的淨收益,長遠是負盈利。比起股票投資,同一年期,債券的長期回報是差劣。雖然有坊間的「專家」說什麼在市場不確定時,資金應棄股買債,來求穩定回報,但筆者認為縱使股市短期較波動,只要堅持在大跌市時不沽出,股票長遠收益是比債券為高。

    • 除非是近乎零風險,而回報又可接受,又可以隨時自由買賣債券(因必要時,可以作應急之用)。這個參考點是與銀行存款利息比較,而非股票長遠回報。要在「緊急備用現金」內小心配置一部分,不要大量買入,而且要短期。因為當市場大幅震蕩時,有機會牽連這些較「穩健」債券,使資金被套牢,而不能套現買超值股票。長遠,還是股票較佳。
  •  不堅持要為每檔股票「準確地」估值:因為
    • (a) 為企業的未來價值做估值,變數太多,很多時都是估計。而估計出來變數稍有偏差,最後得出的估值的差異可能很大。 

    • (b) Burton Malkie 所言:股價從未「正確」反映企業價值

      • 筆者不是反對做估值,我也會用模型絕對估值,和用比較估值的比率或倍數來評估某股票現價是平宜還是昂貴。但是在不能充分確定自己預測的變數計算出作的估值是完全「正確」,及市場不能反映企業價值的兩個前提下,筆者不會堅持必須要在「內含價值」之下才買入股票

      •  筆者會以自己計算而又未必「100% 準確」的「內含價值」作為錨定點,當然通過安全邊際,來思考較「合理」的買入價,然後逐步少量買入。(我相信世上沒有人可以 100% 準確地預測來年的 growth rate,Forward PE 等,只能從以往 5 至 10 年的歷史數據推斷。所以何必執著!)

  • 不會堅持年報數據預測未來盈利,原因是:(i) 數據未必全部真確;(ii) 年報數據就是歷史數據,股票投資是向前的投資 (foward-looking investment),歷史未必能反映未來。
    • 雖然如此,筆者仍然認為年報能提供一些很好的資料來衡量企業的體質,因為淨盈利可以是假,但債務必然是真的。而且從歷史數據來評估管理層以往的表現,據此作為錨定點,來預料他們未來的表現,也不失為一個好的依據。

    • 筆者會用企業的以往歷史業績、行業發展、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同業競爭、市場需求變化、市場佔有率變化等等數據質化分析,及對其未來做合理估算和判斷 

    • 年報內的會計數據可以作為參考,但不要太執著,也不必十分小心逐字嘴嚼。因為,這都是過去的,未來才是重點。更何況,會計上的「拳術」、「技巧」... ...,大家都明白的。

  •  不堅持「買入並長期持有」 (Buy-and-hold) 策略 :要策略性買入或賣出風險納入買賣決策考慮。
    • 千萬不要抱著股票不放,或跟股票談戀愛,在切合沽售條件下,要果斷沽出。 

    • 要從基本因素、企業價值、增長潛力、企業和行業週期作為基礎去思考。

      • 縱使價格比「內含價值」平宜,也要看增長潛力,而且股價要有動能

      • 必須要思考那些所謂「優質股」現時平宜的原因。是市場錯失了?還是自己看錯了?是長期定暫時?

      • 若然沒有動能,長時間橫行又不派息的股票,那怕是再平宜,也不會買

    • 耐心等候自己計算的「合理價」才買入。因為買得低比賣得高更為重要。

    • 大跌市時,不沽出優質股和大市 ETFs,反而要買入追蹤市場的 ETFs,因為再下跌的機率有限,(估計)頂多是橫行成 L 。這個想法是基於:(1) 聯儲局的 QE 政策,即市場多了資金;(2) 多了出來的資金,會流入股市,長遠會令其上升;(3) 市場資金多了,流入、流出的資金量必定比未有 QE 前為多,導致股市波動的幅度會較以往大。但當聯儲局的貨幣政策改變(如通脹加據、聯儲局停止買債、開始加息)時,對未來的估計也要調整。屆時,跌了的,未必可以再升回原來高位。

      • 跌市時買入的策略:寧願逐步少量買入,也不會一次性 all in 而且,買追蹤股市的 ETFs,勝算較高。

      • 如果買了 VOO 後再跌,也繼續逐步少量買入。跌市時,總是要買得慢和少,重覆買入。

    • 不確定性高或波動市時也堅持繼續投資:最好的方式是自動化投資
      • 較為波動但具向上動能的股票,也要設止損價。例如,用 -10 至 -20% 股價為止損價位 (要看股價和趨勢,以及自己可以承受的損失金額。記住:要用損失金額衡量,不要只用 percentage 來衡量)

        • 用意在於,為這些股票設期望回報值的下限,令整個組合的期望回報不會被這些較為波動股票拖垮 筆者會另發文闡述

        • 但壞處是,在它們在低位反彈之前,你的止損指令已經執行。所以,要看個別股票來行事,不要固執。

    • 正在上升、有動能、而且有基本因素支持的股票,不會隨意賣出

      • 要平衡過度頻繁做再平衡 (rebalance)   的壞處,和「害怕/不想改變」而什麼也不做 (Status quo bias) 的壞處。 

        • 千萬不要為再平衡而做再平衡,這是愚蠢行為。

  • 不是所有股票「均值回歸」均值回歸是指股價在區間內上下走動股價最高出現的頻率是區間內的平均值 mean (準確來說,是中位數 median)。但要視乎情況來判斷跌了的會回升,升了的會下跌的現象未必可以發生在所有股票身上些體質差勁、沒有盈利、又沒有護城河、只靠故事炒高的股票,有可能會一跌不起。所以在跌市時,要選擇優質股或大市 ETF 來抄底,因為它們才會均值回歸只要買入價夠低,損失機率會較少

  •  同意要用做生意的心態評估企業前景,但不同意「成為股東」的心態投資某企業的股票。當你想像自己是它的股東時,因為你覺得它是好公司,你自然會有種與企業同生共死的精神。這是個非常危險的主意。

    • 個人投資者的利潤是從 (a) 股價上升,和/或 (b) 股息收入的兩個途經所獲得。縱使企業各方面也很好,唯獨股價多年不升(連大牛市也不升),而企業又不發股息。除非看到特別原因,否則從個人利益層面來看,也不該投資,又或要及早沽出,轉買一些對自己有利可圖的股票。原因是:不能把資本合理地最大化,損失機會成本。這些股票比債券還要差。

  • 不同意「集中投資」,只同意投資一些在自己能力圈之內股票筆者主張「分散投資」。

    • 筆者自知自己的能力圈有限,商業分析能力及認知不及巴菲特及芒格的 1%。如果投資自己認識的股票,只能投資數檔股票。這樣萬一該行業發生什麼危機,便有火燒連環船的集中風險。而且,筆者工作非常繁忙,工作時已經累透,工餘時間也未必有空間體力再跟蹤檢視企業的績效。 

    • 筆者想,要在分散投資的同時,也要堵塞在能力圈外買股票的風險。所以,買入 Sector ETFs (e.g. ONLN)、跟蹤大市的 ETFs (e.g. VOO, QQQ, VTI, VTWO)、策略選股的 ETFs (e.g. VTV 用價值投資策略選股的 ETF;VFMO 動能因素選股的 ETF;ESGV 附合 ESG 條件的 ETF) 等等。寧願付出少許管理費,來槓桿他們的時間,讓他們定期做再平衡,篩選股票。其中 QQQ,VTWO,VFMO 和 ESGV 風險偏高,要小心調整比重。

 

=======================
免責聲明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一切言論純屬個人意見及經驗分享,本人或任何人等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任何投資買賣的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投資涉及風險,讀者應考慮該投資是否適合閣下的個別情況,務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求證、分析,讀者一切的投資決定以及該投資引致的收益或損失,概與本人無

另外本人無法保證在本網誌所提供的資料有關內容的真確性和完整性,包括但不限於任何 錯誤、誤差、遺漏、或侵權性質、誹謗性質或虛假性質的信息或任何其他可導致冒犯或在其他方面引致發生任何追索或投訴的資料或遺漏,而導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本人概不承擔任何有關法律責任。


版權聲明
本網誌的所有資料、圖像與相片、文本屬本人所有專屬財產,均受知識產權法例及權利(包括但不限於保護版權的法例)所保障。根據此法例及權利,任何未經授權使用的資料均屬侵權行為。在未經本人明確同意授權下,本網誌資料、圖像與相片、文本之全部或部份均不可被使用、複印、改編、修改、發表、儲存或以其他方式複製分發、發佈或向公眾提供、銷售、傳送該等版權作品作任何用途

(c) 2021 高山雪 Snow Hill. All rights reserved.

 

留言

熱門文章

有一派投資叫「動能投資」

展望理論 Prospect Theory (1): 價值函數 (Value Function)

風險決策的兩個理論: 期望值 & 期望效用

展望理論 Prospect Theory (2): 機率加權函數 (Probability Weighting Function)

電影筆記 | First Do No Harm - (1) 故事描述

期望投資回報: 計算方法

成熟也有指標 (Emotional Maturity)

恐慌心理下的市場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