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 思考的框架 (1): 第一原理 (First Principle)

思考的框架>,作者:夏恩、派瑞許

原著: "The Great Mental Models", written by Shane Parrish (Farnam Street Blog Author)

這是一本非常簡單易讀的書,寫的是簡單但十分有用的思維模式,說的是實用真智慧。看畢這本書,好像自己的思考工具箱內,多了幾件有用的工具似的 

如作者 Shane Parrish 所說,這不是一本教人如何做決策的書,但是書中說出的一些簡單知識,的確會使筆者多了些不同思考方法。筆者個人得著不少,非常推薦。

 
思考的框架

 

在這裡會分成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

  • 多個思維模型的重要

  • 能力圈 (Circle of Competence)

  • 第一原理 (First Principle)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多個思維模型的重要

所謂的思維模型」,就是思考模式」、「思考方法」

我們一般的思考模式是用「重要」的因素來作為思考的依據,然後推斷因果關係、關聯關係等。這些「重要」的依據包括「重要特徵對」、相似性、可得性等等。這樣的思考模式讓我們較快得出結論,這就是「捷思法(heuristics)(筆者會在往後文章詳述)。

我們會在不自覺下,意識不到或否定與自己認知相違背的事物,因為繼續相信自己相信的,比起要花氣力更新認知,容易得多。當事情如我們認知之中發生,我們會認為是好事,反之便是錯誤、不好。所以,我們要透過不斷學習、敞開心胸來更新/優化自己思維模型。因為模型錯了,決策就不能正確。下正確決策的最佳方法是,避免下錯誤決策。

問題是我們身在這個多變的世界,隨機因素使事情變得不可預測(即確定性提高),面對各類型情境,根本不能只用一個思維模型。要為不可確定的未來的風險做準備(即不知不可知風險:unknown the unknowns),尤其在資訊不足又或過多時,如能善用思維模型,要從多個視角觀察問題,可以讓我們更全面理解事件。那就不是完全不可知,而是將不知不可知 (unknown the unknowns) 變成知道不可知 (known the unknowns)

首先,把問題拆解成各個獨立部分,再去找出關聯性。然後由拆解了的各個獨立部分,透過從結果推上原因(從下而上)去觀察是否有因果關係?有什麼聯繫性?是什麼獨立部分對結果的貢獻最高?再整合出問題全貌。透過拆解分類歸納來理解問題。這個思維模型,適合在「當知道的多於不知道的 (knowns more than unknowns) 」的情況運用。

跨越不同知識屏障,運用多個思維模型思考和觀察問題,目的是為了避免「盲人摸象」的偏面無知。盡可能了解問題的全貌。我們毋須明白模型內的所有細節,知道思考的重點已經可以。模型愈好,愈能貼近現實的情況,也愈能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要減少盲點就要用多個模型,把多個模型互相聯繫,使之形成自己的思考框架

多數的情況是,同一問題可以從多個視角、多個思維模型去理解,當比較掌握問題的本質,我們便比較能找出應付對策。目的是把誤判問題的風險減至最低,從而減少下錯誤決策的機會。 

 

能力圈 (Circle of Competence)

筆者認為,要減低作出錯誤決策的風險,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及明白人類的行為偏誤。怎樣可以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呢?Shane Parrish 提出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在那範疇中,你問自己能否確切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know the unknowns)?如果你連自己不知道什麼也不知道,那個範疇就不是你的能力圈。

至於,能力圈以外該怎辦?答案是:

(1) 掌握基礎知識(即:Common Sense);

(2) 請教高手(如果你有機會接觸到高手的話) (筆者相信沒多少人可以接觸到 Warren Buffet 或 Charlie Munger。但筆者相信我們可以透過閱讀、觀察來學習)

(3) 認識基本思維模型(Shane Parrish 在這本書輕描淡寫了幾個思維模型)

(4) 要抱懷疑態度,從別人動機、出發點、 (筆者加上: 從別人利益),開始思考其行為。 


第一原理思考 (First Principle Thinking)

筆者認為這個「第一原理思考 (First Principle Thinking)」是被媒體過度表揚 (overstated),因為 Elon Musk 曾經在一個訪問中提及自己是用第一原理思考

其實,這原理十分簡單,只是說:要回到基礎理論或基礎要點 (back to basics),即第一原理。然後把所有傳統定義、信念、別人理解、前人假設、前人成果、前人結論,完全忘記,完全忘掉,打從基礎理論或基礎要點重新再組織,再思考出去。由下面最底層的最基本概念,重新的向上推。不要讓別人的意見、經驗阻撓,也不要由別人的成果做起。

第一原理作為自己思考的基礎,去推理結論或建立方法。這樣,
  • 一來、可以把前人建立的框架拆走,重新建立起新知識;
  • 二來、可以避免自己不求甚解地盲目跟從別人思想和做法; 
  • 三來、可以跳出一些既有框架,問 Why? or Why not? 
這樣的思考模型,對創新及理解眼前呈現的問題很有幫助。
 
這個模型,難度在於怎樣辨識那個是最基本概念基礎要點?要缺是,
  1. 把問題拆解,拆解到不能再拆解的基本要素時,這便是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 is unarguable, fundamental, raw concept.)
  2. 用否證 (disprove) 來找尋第一原理。如果某概念能夠被否證,這就不第一原理。相反,如果不能否證,這就第一原理

作者用「胃是無菌環境」---- 這個多年來被醫學界視為第一原理的謬誤,作為例子。在 60 至 70 年代,由兩位病理學家 Robin Warren & Barry Marshall 推翻。他們經過檢查 20 名胃病的病患,發現他們的胃部都存在同一隻細菌,這就是幽門螺旋桿菌 (Helicobacter pylori)。證明了胃部不是無菌環境,而是由幽門螺旋桿菌導致胃潰瘍。這才是第一原理。這表示「胃是無菌環境」只是個假設,第一原理。所以,要挑戰假設,釐清想法,就要找證據來否定它。不能否定的,可能真的是第一原理
 
另一個例子是,不論在肉商、農場、消費者的眼中,看「肉」的第一原理會是什麼?當然不是從動物而來,或曾是動物身體的一部分。只要從肉的最終功能是給人吃,這點開始想,再向前推,人們會怎樣才會覺得自己正在吃的是肉不是菜呢?如果你是一個人造肉商人想製造人造肉,你會怎樣想肉的第一原理呢?肉的香氣、味道、烹調之後得出肉的質感,就是肉的第一原理再由肉的第一原理,往上推,思考如何令自己的人造肉產品更像真的肉?

所謂的第一原理,筆者認為是最決定性基本因素、概念、或特質,亦即:root cause(s), core characteristic(s), or determining factor(s)

例如:
  • 「股價」的第一原理是什麼?是動能 (Momentum)?公司企業價值 (Enterprise value)?公司基本因素 (Fundamentals),如盈利?低估值?公司成長前景 (Growth)?市場情緒、恐慌、瘋狂、亢奮 (Market sentiment)?

    • 全部不是! 股價的第一原理,其實是:供需 (Supply and Demand)。以上的,只是可以影響股價供需平衡的因素,最基本的還是供需。 

  • 而「在股市獲利」的第一原理又是什麼? 
    • 是 Buy low, sell high。

 

筆者會在後面部分文章解釋,其他非常實用的思考模型及簡化的原則: 

思考的框架 (2a): 機率思考 (Probabilistic Thinking):貝氏思維

思考的框架 (2b): 機率思考 (Probabilistic Thinking):肥尾曲線 

思考的框架 (3): 逆向思維 (Inversion Thinking)

思考的框架 (4): 第二層思維二階思考)(Second Order Thinking)

思考的框架 (5): 簡單優越 (Make-it-Simple Thinking) 

 

 

Reference

夏恩、派瑞許,思考的框架,天下財經,26/2/2021 出版。

 

=======================

免責聲明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一切言論純屬個人意見及經驗分享。本人無法保證在本網誌所提供的資料有關內容的真確性和完整性,包括但不限於任何錯誤、誤差、遺漏、或侵權性質、誹謗性質或虛假性質的信息或任何其他可導致冒犯或在其他方面引致發生任何追索或投訴的資料或遺漏,而導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本人概不承擔任何有關法律責任。



版權聲明
本網誌的所有資料、圖像與相片、文本屬本人所有專屬財產,均受知識產權法例及權利(包括但不限於保護版權的法例)所保障。根據此法例及權利,任何未經授權使用的資料均屬侵權行為。在未經本人明確同意授權下,本網誌資料、圖像與相片、文本之全部或部份均不可被使用、複印、改編、修改、發表、儲存或以其他方式複製分發、發佈或向公眾提供、銷售、傳送該等版權作品作任何用途。

(c) 2021 高山雪 Snow Hill. All rights reserved.

 


留言

熱門文章

有一派投資叫「動能投資」

展望理論 Prospect Theory (1): 價值函數 (Value Function)

風險決策的兩個理論: 期望值 & 期望效用

展望理論 Prospect Theory (2): 機率加權函數 (Probability Weighting Function)

電影筆記 | First Do No Harm - (1) 故事描述

期望投資回報: 計算方法

成熟也有指標 (Emotional Maturity)

恐慌心理下的市場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