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 下流世代: 怎樣制止「大規模貧窮」?

「下流世代」作者馬克. 湯瑪斯,原著: "99%: Mass Impoverishment and How We Can End it" by Mark E. Thomas (2018)


「下流世代」一書描述的是由於大規模貧困 (Mass Impoverishment) 而導致的向下流的世代。而非哪個「下流」,請勿誤會。


此書講述的是作者馬克從現時的財富不均的加據趨勢下預料未來的情況,而作出一連串的建議。此書有些像加長版的學術論文,用佷多數據、圖表來支持他的論點,內容挻豐富。筆者是第一次看到書本作者的資料之多、圖表及數據之整理是來到如斯嚴謹,尤如看學術論文。


作者更將資料上載其網頁 99%:

 

 
下流世代

看畢此書令筆者看清楚一些事情,例如我們如何被政客、傳媒、富人、及所謂的自由市場蒙騙,而接受一些不平等的分配制度。社會對富人的優待如何令他們贏得這場資本主義玩戲。

雖然作者指出現今的資本主義、自由市場有其問題,但他並没有主張要暴力推翻它,只是建議由政府主導和平地去改良、更新,令不平等的趨勢停止或減少。

如讀者想直截了當看問題及解決辦法,可在第一部份看問題存在的分析理據。而作者倡議的解決辦法是在第三部份。而第二部份是交代人們如何的被誤導,這裏是描述社會學現象比較多,數據分析比較少。




Figure 1. 下流世代


反烏托邦的未來

作者馬克多次警告有種種跡象顯示雖然巳發展國家(例如英美等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GDP per capita) 在增加,可是人民收入的中位數卻不升反跌。代表經濟成長了,人民反而變得更貧窮。人們一般認為下一代會比上一代活得富裕,基於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real GDP) 會如以往上升,所以餅造大了,每個人可以分到的份額會多了。但事實並非如此,real GDP 的確是上升,但由於分配不勻的趨勢加據,已形成了趨貧的現象。作者更認為我們是在近代史上,第一代比我們父母更貧窮的一代。



以下是作者組織的數據及分析:

為什麼經濟成長了,人民卻比以往變得更貧窮?亦即,餅造大了,每人卻分配得更少呢?

下圖 (Figure 2) 顯示美國在1980年至2015年間,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增加了147%(最左邊: Growth in real GDP),人民收入的中位數的成長 (median wage growth) 卻只有1%微升(右邊),計及通貨膨脹,實質是下跌。

Figure 2. 美國薪資及實質 GDP 成長。
(馬克. 湯瑪斯,下流世代,pp 68)


回答上面的問題,馬克解釋原因是:

(1)看上圖 (Figure 2), 總資薪成長 (Total wage growth) 幅度落後於實質 GDP 成長,即這些可觀的經濟成長,未有公平地分配給參與者成為他們的收入。否則,若果公平分配的話,我們看到的應該是總資薪成長應與實質 GDP 成長幅度相近。
那麽,多出來的錢去了那裏?多了出來的錢大多只是流入公司、企業成為它們的盈收,只有少數流入資薪付給工人。這只對投資了該公司的富人有利,對受薪工人便不利。
(2)即使流入資薪,分配的方式也不公平地流入公司老闆、高層員工、管埋層口袋,只有少數是付給工人的。如上述所說,收入的中位數的成長 (median wage growth) 卻只有1%微升,基本上巳經與經濟成長完全脫鈎 (看 Figure 3,薪資中位數由1979年至2014年的35年間幾乎沒有改變)。
(3)生產力成長放緩,經濟成長只因工作人口的增長,並非因為生產力提升。這可由平均薪資成長低於總薪資成長看出來(看 Figure 2)。而且,英國及美國的人口增長幅度跟實質 GDP 成長幅度是一致的。

Figure 3. 美國實質 GDP 薪資中位數由1979年至2014年之間的關係。設定1979年的實質 GDP vs 薪資中位數為 100。(馬克. 湯瑪斯,下流世代,pp 62)

巳知的趨勢

造就了今天的貧富懸殊,便是上面(1)和(2):
現時在英國的財富分配的狀況是:最貧窮的20%人口幾乎沒有任何財富;最基層的50%人口擁有全國10%財富;而最富有的頂層10%人口擁有全國44%財富。財富高度集中在尤其是頂層的1% 或 0.1% 的富人身上。而財富又令這些富人更能勝出這場資本主義玩戲。因為財富可以買更好的教育、機會、甚至可以購買正義。

在英美的情況,今天已有大約半數勞動人口需要政府補助才能生存。由於這些國家奉行自由市場,認為市場決定價值以致多數人因為「市場價值」過低而令他們沒有議價能力而收取過低收入。馬克道出人們不應習慣「市場價格等於價值」及不應接受「比較不富有的人就是比較沒價值」的說法和想法。

不平等令供需失靈

在市場主導的經濟下,供給只會看見有財力支持的需求。也就是說,窮人的需求是不可見的。馬克用以下的箭靶來代表需求 - 不同階層、慾望的需求,最中心的靶心就是人民最基本、最必要的需求,也是窮人生活所需的需求。從靶心愈向外移的是愈奢侈、愈不必要的富人需求。在靶最外圍的圈便代表極奢華的富人需求。而灰色圈就代表市場供給的視野,這圈愈大代表供給量愈高,經濟愈好。最理想是供給的灰色圈夠大可以最少能覆蓋靶心,可惜事實是它慢慢移離那窮人的必要需求。

看看1980年及2015年的情況,市場供給不公平地向富人的需求慢慢傾斜。1980年 (Figure 4),市場供給雖然聚焦正常生活需求,但那供給圈也能覆蓋靶心。窮人的需求也得以滿足。到2015年 (Figure 5),因為實質的 GDP 是比1980年上升,所以供給圈擴大了。但是供給焦點已經向外移,而覆蓋靶心的部分也有點縮小。
如趨勢持續下去,社會將會投入資源去生產極度奢侈商品和服務去滿足富人需求,卻令大部份人的基本需求未能得到滿足。
 
Figure 4. 1980年的市場供給和各階級的需求。



Figure 5. 2015年的市場供給和各階級的需求。(馬克. 湯瑪斯,下流世代,pp 73)


趨勢持續至2050 年

新科技的高速發展的確可以擴張經濟規模,產出很多高價值產品,但同時也剔走很多工作機會因為工作都會被機械人及自動化取代。社會將有大批人失去工作,這些人得要依靠政府援助才來生存。只有具備高端技術的人才可以有高收入,那不平等的程度將會大到不能接受。沒工作機會,加上社會不公平加據,「大規模貧窮」便會造成。

由於財富將會更加集中在頂層的1% 的富人身上,所以「大規模貧窮」便與其餘的99% 人口息息相關了。所以,馬克的網站也是命為 "We are the 99%" 「我們都是那99%」。

到了2050年,美國會有一半人口活在貧窮或以下的生活水平,只能依靠政府援助才能生存。正如今天的南非情況一樣。社會只有頂層的富人和大批窮人,中產階級會消失。縱使有工作,收入中中位數也大幅縮少,因為自動化的取代,將工人的薪資壓低。英國的情況是,到了2050年,人民的收入中位數將會是今天的一半。

而2050年時的市場供給是會增大,但其核心供應卻會移離靶心,即不理窮人的必要需求,聚焦富人的奢華和非必要的需求 (Figure 6)。人民的生活質素將會降低到現在人民無法忍受的地步。

 

 
Figure 6. 2050 年的市場供給和各階級的需求。


作者倡議

要阻止「大規模貧窮」,有兩個目標:
  • 要把餅造大:提升GDP,造大那供給圈
  • 要把餅公平分配:把供給圈完全覆蓋靶心的窮人必要需求。

要達到這兩個目的,有5個工作作者倡議:

1. 要有更新的政府責任
2. 在制定政策時要根據事實
3. 要大舉投資未來(投資基建、教育、醫療、研發等):能令GDP 持續增長
4. 確保人民能公平地分享成果:用「分享式成長」政策,「進步分配*」方式
5. 建立正當的市場競爭,整頓資本主義。改變「市場決定價格」的做法。

*所謂「進步分配」是政府政策目標訂為將社會不平等分配現象逐漸降低。意思是把餅分配得更為公平。馬克建議將底層90%的人的收入增長提高,幅度、速度要比頂層的10%的人加得更多、更快,從而令每個階層的人實質上變得愈來愈富有,而非只有頂層的人愈來愈富有。這樣到2050年,沒有人會變得比現在更貧窮。

結語

貧富懸殊並非新鮮事,也不是那麼獨特,但透過多項數據來確認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感覺比較震撼。筆者由此書汲取了一些經濟理論的基礎,及認知一些原本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市場定價」謬誤。即:市場在供求量考慮下向你的職位定一個價格,這就是你的薪資即市場價格。而市場價格就代表你的價值,而價值即等同於你對社會的貢獻。換個角度說,香煙商的管理人因為比起醫生對社會更有貢獻,所以他們的薪資比起醫生更高,這顯然是不合理的。所以,筆者也認同某些所謂「市場最懂」的自由市場主義是不合理的。

看到書中推算的貧窮情況令筆者嚇呆,規模之大是 99%的人口將會在2050年活在貧窮生活之中。雖然書中作者馬克希望借助此書來推動那5項工作,但筆者認為有些困難。2050年是30年後的事,筆者認為應該為下一代預備一下。


參考資料 (References)

馬克. 湯瑪斯,「下流世代」: 我們注定比父母更貧窮,商國出版,2020年

Fact pack - 99%

Appendices to the book

99%


==========================

免責聲明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一切言論純屬個人意見及經驗分享。本人無法保證在本網誌所提供的資料有關內容的真確性和完整性,包括但不限於任何錯誤、誤差、遺漏、或侵權性質、誹謗性質或虛假性質的信息或任何其他可導致冒犯或在其他方面引致發生任何追索或投訴的資料或遺漏,而導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本人概不承擔任何有關法律責任。


版權聲明
本網誌的所有資料、圖像與相片、文本屬本人所有專屬財產,均受知識產權法例及權利(包括但不限於保護版權的法例)所保障。根據此法例及權利,任何未經授權使用的資料均屬侵權行為。在未經本人明確同意授權下,本網誌資料、圖像與相片、文本之全部或部份均不可被使用、複印、改編、修改、發表、儲存或以其他方式複製分發、發佈或向公眾提供、銷售、傳送該等版權作品作任何用途。
 (c) 2020 高山雪. All rights reserved.

留言

熱門文章

有一派投資叫「動能投資」

展望理論 Prospect Theory (1): 價值函數 (Value Function)

風險決策的兩個理論: 期望值 & 期望效用

展望理論 Prospect Theory (2): 機率加權函數 (Probability Weighting Function)

電影筆記 | First Do No Harm - (1) 故事描述

期望投資回報: 計算方法

成熟也有指標 (Emotional Maturity)

恐慌心理下的市場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