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 思考的框架 (2a): 機率思考 - 貝氏思維 (Bayesian Thinking)

<思考的框架>,作者:夏恩、派瑞許


思考的框架 (1): 第一原理


機率思考 (Probabilistic Thinking)

作者 Shane Parrish 認為,未來永遠是不可知的,而且我們無法可以知道全部資訊。對未來影響的變數太多,數據只要出現稍微誤差,結果會偏離真實甚遠,所以未來是無法預測的。但是,我們可以從了解某事件的發生機率,確認並計算真實而有用的機率,我們可以藉此找出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幫助我們做出更精確的決策。


筆者認為這些機率思維非常重要,雖然未必能如作者所說可以預測未來,但肯定能幫我們釐清事實,最低限度可以降低不確定性。我們要培養自己有機率思維,不論在事情理解上、人生大大小小的決策上、投資上,也十分實用,甚至可以避免自己被騙。所以,筆者十分重視及仔細閱讀這一章,可惜 Shane Parrish 並沒有很仔細地解釋其原理、數學公式、及運用,也沒有太多例子。只是點題式地簡單介紹「重點」。而筆者認為他忽略了很多其他重點。這是可惜的!

筆者會就貝氏定理稍後發文。 

 


機率思維可以總括成三個重要的機率概念:

  • 貝氏思維 (Bayesian Thinking)
  • 肥尾曲線 (Fat-tailed Distribution)
  • 不對稱性 (Asymmetry)


貝氏思維 (Bayes Thinking)

(筆者加入了少許數學公式,來重新解釋。)

貝氏思維是來自貝氏定理 (Bayesian Theory),其核心概念是:我們所掌握的資訊在某時間下是有限的,在此時間點就那些巳有資訊下,我們產生一個主觀信念 (Belief)。而資訊會隨著時間而不斷更新,給出新證據或數據 (New Evidence)。在資訊更新之後,我們應該把原有的信念 (Previous Belief) 再更新,形成一個新信念 (New Belief)。

          New Belief = Previous Belief × New Evidence            Eq. (1)


別忘記,主觀信念可以用機率來表達,則:主觀信念是對的機率;又或是,在不確定情況下,主觀信念的不確定程度。亦即是說,在不確定情況下,原有信念、新信念、似然比率,也是用常態分佈來形容。


數學家把這樣的基本概念轉化成數學公式:

       Posterior Probability = Prior Probability × Likelihood           Eq. (2) 


  • Prior Probability (先驗概率): Probability of your previous belief (原有的信念是對的機率);
  • Posterior Probability (後驗概率): Probability of your newly revised belief (新信念是對的機率);
  • Likelihood (似然或可能性): Probability of a new hypothesis given the new evidence (在獲得新證據後,新信念所假設的事是對的機率)。

 

可以看<機率思維 | 貝氏定理 (1): 理論 (Bayesian Theorem)>的 Bayes Rule (貝氏規則) in Eq.(3)。



還有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資料是:基本比率 (Base Rate)。

  • Base Rate (基本比率) :是取自於與現時情況或假設相似的外來資訊或數據,例如:出生率、死亡率、結婚率、離婚率、失業率、GDP,等等。



簡單來說,在不確定情況下,要做決策時,我們應該檢視

  • 先驗概率 Prior Probability:我們不知道原有信念實際上是對或錯、真或假,只知道它是機率,即:有可能是真,也有可能不是真。所以做決策前,要先評估這個機率
  • 似然比率 Likelihood Ratio (Bayes Ratio):新信念相比舊信念,有多少可能是真的機率;又或新信念(相比舊信念)比較近似現實的機率。How many times likely that the posterior belief is true given the new evidence as compared to prior belief?
  • 基本比率 Base Rate:人類經常被表面耀眼、誇大的數字誤導, 基本比率是在形成後驗概率有關鍵作用的機率。如這個基本比率比實際過大、過少、誤用、錯用,都會影響計算出來的 Posterior Probability 後驗概率。所以做決策時,要小心自己有否詖誤導而忽略這個 Base Rate,而犯了基本比率忽視謬誤 (Base Rate Neglect Fallacy)


有時 Prior Probability 可以當成 Base Rate,有時是兩個不同的機率,運用時要小心。

例子 1:

作者舉了一個日常的簡單例子,如看到報導:「暴力剌殺事件不斷攀升」。單看此標題,我們會感覺自己在未來被暴力剌殺的機率會比幾個月前為高,是嗎?原因是,我們被「不斷攀升」的震撼嚇壞了。細看之下,暴力犯罪案率是上升了一倍。

運用貝氏思維,看到的卻不一樣:

先評估 Prior Probability!查看暴力犯罪案率在近幾十年來也處於低位。
  • 原有假設 (Prior Probability):暴力剌殺率是萬分之一,即:1/10000,0.01%。
  • 新資訊新證據 (New Information or evidence):暴力剌殺率增加了一倍
  • 似然或可能性 (Likelihood):2



新假設 (Posterior Probability):

            Posterior Probability = Prior Probability × Likelihood 

            Posterior Probability = 0.01% × 2 = 0.02%


結論是:你在未來被暴力剌殺的機率是萬分之二,那就不需擔心了。

上面的算式看似複雜,其實是一個很有用的思考模型。當你明白,最關鍵的資料不是 「升了一倍」,而是 Prior Probability (先驗概率)(在這裏也是 Base rate),那麼便可以在腦海計算

新假設 (Posterior Probability):原有暴力剌殺率增加了一倍,即:0.01% × 2 = 0.02%
 

  • 有新資訊出現,這個原先的 Posterior Probability (即新信念) 就會變成我們的 Prior Probability (原來已有信念)再用 Eq (2) 計算一次,作進一步更新如此類推,不停更新我們的信念。
  • 我們可以從確認關鍵資料 (Signal),而能夠篩走雜訊 (Noise)。筆者會另發文章展述這個概念。


 

另一個書中提及的思考模型:
思考的框架 (2b): 機率思考 - 肥尾曲線

 

 

貝氏定理的相關文章:

貝氏定理 (1): 理論 (Bayesian Theorem)

貝氏定理 (2): 應用例子

貝氏定理 (3): 貝氏因子 (Bayes Factor): 你的證據夠強嗎?

貝氏定理 (4): 貝氏規則的可能性機率 (Likelihood in Bayes Rule)

貝氏定理 (5): 貝氏更新 (Bayesian Updating)

貝氏定理 (6): 貝氏網絡 (Bayesian Network)

貝氏定理 (7): 事後機率分布最大概似估計法 (Maximum a Posteriori Estimation, MAP)

貝氏定理 (8): 事前資訊質素的影響



Reference


夏恩、派瑞許,思考的框架,天下財經,26/2/2021 出版。





=======================

免責聲明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一切言論純屬個人意見及經驗分享。本人無法保證在本網誌所提供的資料有關內容的真確性和完整性,包括但不限於任何錯誤、誤差、遺漏、或侵權性質、誹謗性質或虛假性質的信息或任何其他可導致冒犯或在其他方面引致發生任何追索或投訴的資料或遺漏,而導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本人概不承擔任何有關法律責任。



版權聲明
本網誌的所有資料、圖像與相片、文本屬本人所有專屬財產,均受知識產權法例及權利(包括但不限於保護版權的法例)所保障。根據此法例及權利,任何未經授權使用的資料均屬侵權行為。在未經本人明確同意授權下,本網誌資料、圖像與相片、文本之全部或部份均不可被使用、複印、改編、修改、發表、儲存或以其他方式複製分發、發佈或向公眾提供、銷售、傳送該等版權作品作任何用途。

(c) 2021 高山雪 Snow Hill. All rights reserved.

留言

熱門文章

有一派投資叫「動能投資」

展望理論 Prospect Theory (1): 價值函數 (Value Function)

風險決策的兩個理論: 期望值 & 期望效用

展望理論 Prospect Theory (2): 機率加權函數 (Probability Weighting Function)

電影筆記 | First Do No Harm - (1) 故事描述

期望投資回報: 計算方法

成熟也有指標 (Emotional Maturity)

機率思維 | 大數法則, ⼩數定律, 賭徒謬誤, 墨菲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