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率思維 | 黑天鵝事件及肥尾效應
筆者在之前的文章已介紹過何謂「肥尾曲線」。現在寫的是, 怎樣理解股市的肥尾曲線分佈?和肥尾曲線可能帶來的風險?
在探討肥尾風險前,先看上一篇文章介紹的幾個機率理論:
其中,大數法則與墨菲定律,在這裡論的肥尾風險及黑天鵝效應是有密切關係。
肥尾效應
肥尾效應是指稀有事件發生的頻率(或機會),比常態分佈 (Normal Distribution) 為高。因為肥尾曲線分佈的兩極的極端發生的機率(即曲線的兩極的高度)是較高。
在肥尾曲線分佈的兩端值,因為是厚尾而且沒有上限,所以我們預期極端事件的發生會較多。事件愈多,曲線的尾部就愈長。而且,根據墨菲定律及大數法則,我們知道那些極端事件,在未來是幾乎必然會發生,我們只是不知道何時。
這可以理解成:
- 股市:肥尾分佈
- 日常生活:常態分佈
不太可能出現事件的機率會提升;即是,你以為不太可能出現事件比你平常想像為高和頻繁。 在股市上,極端事件(如:崩盤、熔斷、超買)發生的機率會比我們想像為高和頻繁。也就是說,任何狀態下,縱使股市多健康,也有崩盤的可能,這就是肥尾風險。只要時間愈長,發生的機率就增加。
常態分佈
- 𝜇 ± 𝜎 :佔總體的 68.2% ⇒ P = 0.682 ⇒ 即:68.2% 的發生機率,會落入 𝜇 ± 𝜎 之內。
- 相反:31.8% 的機率,會不在 𝜇 ± 𝜎 之內。
- 因為常態分佈是對稱的,即也可說:
- 15.9% 的機率,會大於 𝜇 + 𝜎;和
- 15.9% 的機率,會少於 𝜇 - 𝜎。
- 𝜇 ± 2𝜎 :佔總體的 95.4% ⇒ P = 0.954 ⇒ 即:95.4% 的發生機率,會落入 𝜇 ± 2𝜎 之內。
- 相反:4.6% 的機率,會不在 𝜇 ± 2𝜎 之內。
- 亦即:
- 2.3% 的機率,會大於 𝜇 + 2𝜎;和
- 2.3% 的機率,會少於 𝜇 - 2𝜎。
- 𝜇 ± 3𝜎:佔總體的 99.7% ⇒ P = 0.997 ⇒ 即:99.7% 的發生機率,會落入 𝜇 ± 3𝜎 之內。
- 相反:0.3% 的機率,會不在 𝜇 ± 3𝜎 之內。
- 亦即:
- 0.15% 的機率,會大於 𝜇 + 3𝜎;和
- 0.15% 的機率,會少於 𝜇 - 3𝜎。
從常態分佈得出這些機率可見,兩邊值會指數地下降 (exponentially decline) 至 0,而且兩邊下降較肥尾分佈為快。所以常態分佈又被稱為「薄尾」 "thin-tailed"。其極端值很小,即是說,極端事件發生機率也很小。
Figure 1. Normal distribution (常態分佈). (Wayne W. LaMorte, Characteristics of a normal distribution, 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https://sphweb.bumc.bu.edu/otlt/MPH-Modules/PH717-QuantCore/PH717-Module6-RandomError/PH717-Module6-RandomError5.html)
肥尾分佈
肥尾分佈的事件有兩個特徵
- 罕見
- 極端事件 (e.g. 恐怖襲擊 )
股市分佈帶出兩個訊息
林江在<躺著也賺錢>一書,找出股市分佈(即:肥尾分佈)有兩個訊息:
- 股市分佈比常態分佈更集中於中央位置,即是投資者的績效趨於平均值。這代表大部分人也無法超越大市。
- 股市分佈肥尾末端下降得較慢,即是仍有一定數量的投資者績效能超越(和低於)平均值。例如,巴菲特能長期獲利。
怎樣知道股市是肥尾分佈?
股價的一天波動,一般會落在 0.5% 至 1% 的正負區間波動。而一天內有 10% 至 20% 的正負區間波動,則較不可能。
這個是只是我們一般想像(用常態分佈邏輯想像)的發生機率。理論上,單日內股價下跌 10% 的頻率,是 500 年一遇。但實際上,這個「下跌 10%」的單日股價波幅,是 5 年一遇。
這正反映股市不是我們想像的,不是順從常態分佈,而且極端事件(或出乎意料的事件)發生的頻率是較一般想像為高,也是不可預測的。
- 因為極端值 (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現頻率較高,而且數據罕有,這導致一般使用的敘述統計數值 (Descriptive statistics: standard deviation, mean, median) 在肥尾分佈中不能使用。
- 更糟糕的是,中央極限定理 (Central Limit Theorem) 在肥尾分佈中也不是恆能成立,也就是說,即使再多的樣本 (Sample Size, N),其曲線分佈也不會一定向中值靠攏(但有時也會的)。
所以,肥尾分佈內的極端值是不能像成和其他常態分佈的事件一樣,可以用歷史數據計算及預測。
極端事件的發生是不可控的風險,如:未知何時會發生的何種事件的嚴重性。這裡的「未知」、「何時」、「何種」、「嚴重性」,都是不可預測,所以都是不可控的風險。
當極端事件的發生時,我們會想原因,例如:當股價大幅波動時,肯定是有些剌激市場的新資訊流出。我們自以為想到的原因,其實,根本不是原因。
黑天鵝效應
黑天鵝效應是指一些極不可能發生、罕見的事,卻在實際上發生的頻率比人想像為高而且影響力大。
黑天鵝事件都有以下特質:
黑天鵝事件都是:
- 被理解為離群值 (outlier): 因為這些事件都不在人們過去的歷史發生過,所以都不存在人們的期望範圍內。
- 或被理解為極端值 (extreme values):在曲線分佈內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人們過去曾經發生過,因罕見,所以被視為極低可能會在未來發生。
- 有重大影響力:這是黑天鵝事件的特徵,一般非常震撼。
- 極不可能發生、罕見的事
- 不可預測的
我們不能只看機率來作決策,因為單靠機率本身得出的結論,可能會成為自己的決策誤區:
- 高估成功的機率,低估風險的可能。估計機率本身就巳經有<機率加權>造成的認知偏誤。而且,
- 以為某事是低機率,便等同零機率,以為永遠不會發生而構成的安全感和過度自信是非常危險。
這些都是我們最大的決策誤區。
例如: 某球隊估計會 99% 勝出;1% 輸掉
用機率思維,當然絕大多數人會估他們會贏。但是,只要不是 100% 勝出,即使輸掉的機率再低,他們仍然有機會輸掉。如果結果是他們真的輸掉球賽,那就是輸給運氣,只好認命了嗎?
除了看機率,看運氣,我們也可以:
(a) 檢視自己在認知上,假設上,預測機率上,有沒有出錯?有沒有什麼教訓可以汲取,來改善自己未來的預測準確度?然而,我們只能盡力就已知的範疇作改善,的確有時候是,盡了全力也是輸給運氣。
(b) 為「未知」、黑天鵝事件等風險作好準備。
我們可以預測,也可以防避,兩者可以同時進行。
延伸文章:
貝氏定理 (1): 理論 (Bayesian Theorem)
我的書架 | 思考的框架 (2b): 機率思考 - 肥尾曲線 (Fat-tailed Distribution)
我的書架 | 思考的框架 (2a): 機率思考 - 貝氏思維 (Bayesian Thinking)
Reference
林江,躺著也賺錢,筆求人。
=======================
免責聲明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一切言論純屬個人意見及經驗分享。本人無法保證在本網誌所提供的資料有關內容的真確性和完整性,包括但不限於任何錯誤、誤差、遺漏、或侵權性質、誹謗性質或虛假性質的信息或任何其他可導致冒犯或在其他方面引致發生任何追索或投訴的資料或遺漏,而導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本人概不承擔任何有關法律責任。
版權聲明
本網誌的所有資料、圖像與相片、文本屬本人所有專屬財產,均受知識產權法例及權利(包括但不限於保護版權的法例)所保障。根據此法例及權利,任何未經授權使用的資料均屬侵權行為。在未經本人明確同意授權下,本網誌資料、圖像與相片、文本之全部或部份均不可被使用、複印、改編、修改、發表、儲存或以其他方式複製分發、發佈或向公眾提供、銷售、傳送該等版權作品作任何用途。
© Copyright 2021 高山雪 Snow Hill. All rights reserved.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