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平衡策略 (2): 股票買賣條件、組合比重

Refer to 上篇:再平衡策略 (Rebalancing Strategy) (1): 基礎

 

股票買賣條件

買賣及追蹤個別股票,每季為每檔股票做價值重估是有其樂趣的,筆者亦認同這樂趣之所在。但是若組合內有 20 檔不同股票,在不同國家地區的話,價值重估這件事已由樂趣變成苦差了。

除非你有巴菲特及芒格的功力,否則分散是唯一能把損失風險減少的有效策略。所以,要取得平衡,在概念上可以把某幾檔個別股票加入自己組合,為每檔定一個策略。這個是多策略 (multiple strategies) 的投資法。

例如:

  • 某 ETFs 和某股是長期投資或價值投資、
  • 某股是股息收入投資 (dividend growth investment)、
  • 某股是短期趨勢投資、
  • 某股只是用來賭博、等等。
到要做再平衡時,可以較容易集中在部位(比重)較大的長期投資的部分。
  • 用作短期投資、賭博的應以較低部位為前題。 那些用來賭博的股票,股價較波動是意料之內的。

以下是一些長期價值投資的籠統股票買賣條件


(1)某股票的股價是否過高或過低?

  這個與個別股票及市場估值有關,操作策略:

    * 判斷的指標:

  • 股價比內含價值 (intrinsic value) 
  • 某股的 PE 同業 PE(如 業內其他企業的 PE)
  • 某股的 PE 市場 PE(如 S&P500's PE)
  • 股市的 yield (1/PE) 比 10Y Treasury Yield 
  • 股價過高

    • :某股已升至某水平*,你判斷它不會續升,因為:
      • 前景不理想,或
      • 業務上的盈利增長不能支持 (justify) 現時股價, 或
      • 你想轉買其他股票:
                            * 指標如下:
        • 當股價比內含價值 (intrinsic value) 高出某倍數(eg 2- 3 倍),便得全數售出。
        • 當股價比買入價高出某倍數(eg 2- 3 倍),便得按比例售出。
        • 當某股的 PE 比市場 PE(如 S&P500's PE)高出一倍或以上,便全數售出。
    • :某股你判斷它會持續上升,或你想降低繼續持有的風險:當現價比買入價 (purchasing price) 高出某倍數,便售出該倍數的倒數 (sell the reciprocal of the multiples you gain)。
      • 例如:升了四倍,賣出四分一股數。期後,再升,可重覆此操作;又或每升一定數量,售出一定數量股數。
        • 此舉,一來、你便可收回成本,對你來說,之後的升幅(或跌幅)是在完全沒有損失風險下進行。讓該股飛,慢慢收成。二來、你可以降低持有該股過高部位的風險,實際上你是在做再平衡。
        • 這個策略曾淵倉博士在某媒體已說過。
    • 如果升幅沒有倍數上升,但某股又已過了能容忍的比重時,那便按高出的百分比售出。
      • 因為任由它自然膨漲,使整個組合受單一股票起伏影響回報,本身便是問題。所以,即使股票本身沒有問題,也要果斷堅持執行沽出策略。
      • 千萬不要愛上自己持有的股票而不捨賣出,這叫 endowment effect 稟賦效應。
  • 股價過低 

    • :某股你判斷它現時股值過低,低於內含價值 (intrinsic value) ,是市場錯價 (market mispricing) 又好,是市場情緒 (market sentiment) 影響也好, 如你認為它的基本因素能配合它在未來有條件上升,如:
      • 企業在業務上的盈利和營業/盈利增長,得出的估值高出現時股價,
      • 應該繼續持有,甚至再買入。
    • 相反, 例如:基本因素、行業營商環境等,持續轉差,不確定因素過多,可預測性變得過低,那便要沽出。
    • 這裏的基本因素包括:
      • 行業未來需求有增長
      • 企業規模大、
      • 市值高、
      • 行業龍頭、
      • 企業本身盈利增長可觀、
      • 企業要有充裕的自由現金流
      • 資產有合付比例的擴張、
      • 債務水平是正常可接受
      • 持久競爭優勢
      • 派息比率 payout ratio 維持但派息持續上升、
      • 管理層的管理質素和盈利能力高等。
    • 在眾多的基本因素中,筆者看重的是:行業需求變化、企業競爭優勢、企業盈利 (net profit) 增長、自由現金流和債務。
    • 如果以上的全部是正面,那便是大折讓了!是買入的好時機,應該大舉買入!
* 當 10Y Treasury Yield 比股市 S&P500 的 yield (1/PE)為高的話,便是跌市徵兆。我們應該有現金準備,待跌市真的發生時,便是大舉買進優質股或 index fund 的時機。
 


Photo by Anna Nekrashevich from Pexels


(2)某股票的表現和前景有沒有改變?

這裏是關於你對某股的信念有否改變?基於證據,即:企業最新的財務數據、走勢 (any trend you can observe),經濟資訊來分析。

  • 你的理據要基於證據數據走勢,非市場價格或輿論。
  • 最簡單而且最快速的前景預測是,你問自己兩個問題:
    1. 你對該企業十年後仍然存在的信心有多大? 
    2. 該企業的競爭優勢的持續度有多高?
  • 例如: 你對 Apple 在2031年仍然存在的信心有多大?Apple 的競爭優勢能否保持?仍然是它在壟斷市場嗎?理據是什麼?
    • 相反的例子如:Yahoo、HSBC、Delta Airline、Nissan (日產汽車)。在 2011 年,你是怎樣判斷那些企業十年後的今天仍然存在呢?當時你怎樣判斷它們的競爭優勢呢?當時的理據是什麼?當時又有沒有遺漏了什麼?
  • 因為這涉及了主觀判斷,必須要有證據和數據來支持,不能只憑你的感覺。
  • 當然有更好、更全面、更系統化的檢視程序,就此已可以用一本書的篇幅去談論。這裡只說一些點題式的超簡短檢視模型,作為買賣的準則而已。 
筆者會在之後的文章,詳細分析這個題目。



 (3)是否有更好的選擇?

 這個是涉及的是機會成本 (opportunity cost) 的問題。就是說,要找一項比較優勢 (comparative advantage) 較高的項目來投資,為自己賺取最高的回報。
  • 每次檢視,也要衡量做了 X、Y 再平衡後,比起原有組合的風險回報,是高了?低了?
  • 簡單來說,買入或賣出後比不行動是否更有利?或賺取更好利潤?
    • 做 vs 不做?
    • 買債券 vs 買股票?
    • 買股票 A vs 買股票 B?
      • 例如:沽出股價過高的股票,買入另一檔低股值的股票。

從以上的結果來衡量要不要調整部位(倉位),或者買入新股、賣出持有股票、或什麼也不動?當然,每做一個行動前,要思考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什麼也不動的代價又是什麼?

 這裏篇幅過長,筆者會另發文

 

 

個別股票和資產市值的比重

某股票和資產的比重是否已過高或過低?

  • 比重過高,有集中風險;
  • 比重過低,有減低回報的風險。
  • 組合內太多股票,有過度分散 (over-diversification) 的風險。

再平衡規則:

  • 某單一股票不能高於 20% 股票組合內的市值,一般 15 - 20% 是可接受。設定這比重,變相是設定你最少要持有多少股票。
    • 例如
      • 設定 15%,代表股票組合內最少要有 = 100 / 15 = 6.67 檔股票,即 6 - 7 檔股票。
      • 設定 20%,代表最少要有 5 檔股票。
      • 又或,你想任何時候組合內也至少維持有 20  檔股票,那麼便要設定單一股票不能高於5%
      • 如 <投資策略 | 用投資組合 (Portfolio) 的思維來降低風險> 所說,檔數愈多,波動愈少,但獲利 (amount of gains) 也愈少。 這個是風險、回報的一個平衡,你可以說是取捨。
  • 某一資產類別不能高於 30% 總體組合內的市值。 即:某一資產類別不能高於三分一的全部總體組合市值。
    •  例如
      • 股票組合的市值最多不能多於三分一總資產。亦即,限制了你最少要持有三種資產類別。


 


相關文章:

再平衡策略 (Rebalancing Strategy) (1): 基礎

再平衡策略 (Rebalancing Strategy) (3): 不同策略比較

 

 

 

=======================
免責聲明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一切言論純屬個人意見及經驗分享,本人或任何人等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任何投資買賣的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投資涉及風險,讀者應考慮該投資是否適合閣下的個別情況,務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求證、分析,讀者一切的投資決定以及該投資引致的收益或損失,概與本人無

另外本人無法保證在本網誌所提供的資料有關內容的真確性和完整性,包括但不限於任何 錯誤、誤差、遺漏、或侵權性質、誹謗性質或虛假性質的信息或任何其他可導致冒犯或在其他方面引致發生任何追索或投訴的資料或遺漏,而導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本人概不承擔任何有關法律責任。


版權聲明
本網誌的所有資料、圖像與相片、文本屬本人所有專屬財產,均受知識產權法例及權利(包括但不限於保護版權的法例)所保障。根據此法例及權利,任何未經授權使用的資料均屬侵權行為。在未經本人明確同意授權下,本網誌資料、圖像與相片、文本之全部或部份均不可被使用、複印、改編、修改、發表、儲存或以其他方式複製分發、發佈或向公眾提供、銷售、傳送該等版權作品作任何用途

 © Copyright 2021 高山雪 Snow Hill. All rights reserved.

 

 

 

 

 

 

留言

熱門文章

有一派投資叫「動能投資」

展望理論 Prospect Theory (1): 價值函數 (Value Function)

風險決策的兩個理論: 期望值 & 期望效用

展望理論 Prospect Theory (2): 機率加權函數 (Probability Weighting Function)

電影筆記 | First Do No Harm - (1) 故事描述

期望投資回報: 計算方法

成熟也有指標 (Emotional Maturity)

恐慌心理下的市場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