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平衡策略 (Rebalancing Strategy) (1): 基礎
再平衡策略 (Rebalancing Strategy)
除了在<用投資組合 (Portfolio) 的思維來降低風險>提及的以地區、行業、資產類型來分散,而且盡可能有若干負相關性聯繫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分散要點是時間!買入點和沽出點的時間分散。因為:
(1) 在某時間點,你是不會知道那時候的股價是否最低,只能夠事後才知!
(2) 同一時間 ,過多的股票資產而過少的現金、外幣、債券、商品黃金等其他流動資產,是孤注一擲式的買大小的賭博行為,不是太理智。筆者喜歡穩健地慢慢致富。
筆者所謂的「投資組合思維」,是包含了風險、回報,即:所能「預測」的期望風險,經通脹調整後的回報,及自己能力所及的分析與時間付出的一個總體平衡的策略。而要保持投資組合的回報,就得要靠定期再平衡來維持。
這不是什麼嶄新理念,只是這個策略所得的利潤,較捕捉個別股票趨勢為少,而且不能迅速致富;也較沒那麼熱鬧,所以較少在媒體看到。
筆者認為要為再平衡預設一套策略,不但可以降低人類行為偏誤帶來的損失,而且也較為省時。以下是一些基礎知識。
再平衡目標
所謂的「再平衡」(Rebalancing)是一套策略, 目標是:- 要降低風險的前提下,提升投資回報。
- 最少要盡量維持自己訂立的期望回報及可承受風險。
就是說,要定期檢視現在的組合中,各資產的風險和回報是否切合自己預先定立的目標。例如,你的目標組合內的股票:債券:現金的比重是 60:20:20。而因為股價升了而導致這比重變成 70: 15: 15。這樣,股票比重大增,風險也大增。為了保持原先訂立的回報和風險程度,此時便需要沽出部分股票,變相增加現金,和買入適度債券令整間組合重回原先訂立的比重。這就是再平衡的操作。This is why rebalancing comes in.
再平衡策略中最重要的,是要設立一些條件、準則和規則讓自己跟隨 (the most crucial part of the rebalancing strategy is to preset a set of trading guidelines and criteria for you to follow)。使自己在市場紛擾下,仍可朝著自己預期回報邁進。
預設的規則包括:
- 持有時間 (Holding time)、再平衡時間 (Rebalance interval);
- 再平衡頻密度 (How frequent do you rebalance?);
- 偏離預設回報的容忍度 (how far you can tolerate the portfolio can deviate from the pre-set target before next rebalance?)(這與風險承受度不同);
- 虧損底線 (Bottom Line);
- 個別股票買賣條件(留待下篇);
- 個別股票和個別資產類別在總體組合市值的比重(留待下篇);
再平衡頻密度 (Rebalance Frequency)
- 維持每季或每半年檢視一次,看看是否有需要做再平衡?界定規則如下面及下篇<股票買賣條件、組合比重>所述。
- 只會定期做再平衡 (rebalancing),不頻繁做再平衡。
- 只要不頻繁查閱自己股票戶口,就不會頻繁地做再平衡。
- 原因是,再平衡做得愈頻繁,出錯的機會就愈高,因為:
- 人的理智要靠一些力氣培養訓練及維持。當在不利環境、輿論報導下、不確定時,人會變得脆弱而無法支持理性思維,而回復非理性的動物本性 (animal spirit),如:衝動、損失規避 loss aversion、recency bias、concentration bias、等。
- 更何況,太短期持有,會導致沒有時間讓企業(股價)成長而過早沽出。這就是因為自己的行為偏誤做出錯誤決定。
- 而且,很可能會增加交易成本。
- 縱使用不徵交易手續費的平台,投資者的情緒、時間也是要付出的成本。
- 千萬不要:為再平衡而做再平衡。
- 如果現時的組合、部位是合適的話,就不需改動,留待下次再檢視。
再平衡時間
除了定期(如每年、每半年、或每季)要進行檢視之外,何時需要做再平衡呢?這取決於以下三個基準 criteria:
- 當觸及你預設的:
- Rebalance threshold (再平衡閥值)或 虧損底線時,
- 股票買賣條件時,或
- 股票或資產持有比重時。
當組合觸及你以上預設三個基準時,便是做再平衡的時間了。
- 請記住上面說的:不要為再平衡而做再平衡!
- 不一定到了再平衡時間,便一定要買賣!不是必須的!
虧損底線 vs 偏離回報的容忍度
設定 bottom line 作為能夠忍受虧損和能夠忍受偏離回報的雙重底線。
偏離回報的容忍度:
- 你對股價能偏離預設回報的容忍度 (how far you can tolerate the portfolio can deviate from the pre-set target before next rebalance)。
- 這裏是你可以容忍賺少了多少?
- 例如:你期望每年回報 15%,可容忍偏離回報 30%:
- 即:你可容忍年回報最低為 = 10.5% 。這 10.5% 年回報就是你的 rebalance threshold (再平衡閥值),一旦觸及,便要做再平衡。
- 若低於 10.5% 年回報,你便要做再平衡。目標是希望藉重新檢視各股票來提升組合的年回報。這與風險承受度有分別的。
虧損底線:
- 在持有時間內,你能容忍最多的損失。當有了損失,這必然已跨越了「偏離預設回報容忍度」,是所謂的第二重底線。
- 這裏是你可以容忍虧蝕了多少?
- 例如:你只能忍受股票組合下跌 10%,那麼你便要經常在股價觸及 - 10% 時沽出可能未來會上升的優質股票 (Quality stocks)。
- 縱觀美國的股災歷史,幅度大約是下跌 35% 左右,只要堅持持有的是優質股票,而買入時是以平宜價買入,或分段買入,一般來說,時間會讓股價回升。亦即,要長期持有。
- 較為合理的設定是: 下跌 20% 看一次;下跌 30 % 再看一次。
- 在大跌市時,你可以用折扣價買入一些優質股票。
- 時間維度是長期:5 - 10 年。
- 只要持有的是平宜價買入的優質股票,即使下跌 30% 也不用擔心。
- 相反,某些股票是用來跟市場賭博的,沒有盈利、債台高築、股價突然急跌,筆者認為要急促止損,減少損失。
- 當然,歷史數據是永遠不能準確地反映未來 (the pas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future)!所以我們大概可以有三樣東西可做:
- 只持有優質股票和指數 ETFs;
- 分散資金在負相關性的不同資產、地區;也要分段買入,分散時間風險;
- 虧損底線要設定得宜,如果你只能忍受股票組合下跌 10%,那你要反問自己:
- (i) 「我選擇投資的地區股市,在十年內,平均每年下跌 10%的頻率有多少?」
- 愈多,即意味著你要做再平衡的頻率愈高。交易成本愈高,利潤愈少。
- (ii) 「基於那麼少的損失容忍度,股票的波動性是否切合我自己的期望?我是否要考慮減低股票 exposure?」
- 你應該要從資產配置 (asset allocation)上入手,減少股票部位,增加其他較低波動性的資產,如:固定收入資產 fixed income assets 的部位,來避免超頻繁交易。而非跟著羊群,頻繁地買賣股票。
- 如果你已進入退休階段,又沒有投資組合以外的其他穩定現金流入息的話,降低你整體組合的波動性是合理的做法。
總之,要確切知道自己什麼股票及多少倉位是在賭博,什麼是在投資,作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取捨。
- 用來賭博的倉位,要設止損價,在避免頻繁交易之餘,也要設下虧損底線。
- 用 Sharpe Ratio、風險承受能力來衡量,應不應該買入或沽出任何股票。
- 再說一遍: 不一定到了再平衡時間,便一定要買賣!不是必須的!如果現時的組合、部位是合適的話,就不需改動,留待下次再檢視。千萬不要:為再平衡而做再平衡。
- 投資要以整體回報及長時間的維度來思考, 短期波動可以不理。
相關文章:
再平衡策略 (Rebalancing Strategy) (2): 股票買賣條件與總體組合比重
再平衡策略 (Rebalancing Strategy) (3): 不同策略比較
=======================
免責聲明
本網頁屬個人網誌,一切言論純屬個人意見及經驗分享,本人或任何人等的一切言論,並不構成任何投資買賣的要約、招攬、邀請、誘使、建議或推薦。投資涉及風險,讀者應考慮該投資是否適合閣下的個別情況,務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求證、分析,讀者一切的投資決定以及該投資引致的收益或損失,概與本人無關。
另外本人無法保證在本網誌所提供的資料有關內容的真確性和完整性,包括但不限於任何 錯誤、誤差、遺漏、或侵權性質、誹謗性質或虛假性質的信息或任何其他可導致冒犯或在其他方面引致發生任何追索或投訴的資料或遺漏,而導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本人概不承擔任何有關法律責任。
版權聲明
本網誌的所有資料、圖像與相片、文本屬本人所有專屬財產,均受知識產權法例及權利(包括但不限於保護版權的法例)所保障。根據此法例及權利,任何未經授權使用的資料均屬侵權行為。在未經本人明確同意授權下,本網誌資料、圖像與相片、文本之全部或部份均不可被使用、複印、改編、修改、發表、儲存或以其他方式複製分發、發佈或向公眾提供、銷售、傳送該等版權作品作任何用途。
© Copyright 2021 高山雪 Snow Hill. All rights reserved.
留言
發佈留言